能想象吗?现住在泺源大街、经四路共青团路等“核心位置”的人们,要是“穿越”到明代,那可连城里人都算不上。不信?记者带你去找找四个古城门所在地。
最新编制的《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步成果显示,济南新划定的历史城区四至范围为北沿胶济铁路,东至历山路,西至纬十二路,南至经十路,面积共计16.03平方公里。规划提到,在古城区内要加强圩子豪现状河道以及驳岸的整治,对城墙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加以展示,并加强北水门的保护与展示,标识展示泺源门、齐川门、历山门历史位置与信息。
这几个门中,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是北门了,原名“汇波门”,就是现在大明湖东北角的汇波门。
汇波门也被称为北水门,建造于宋神宗熙宁年间,最初用于防洪,门中设闸门。该门门洞为拱形,顶部刻有“北水门”三字。城区内泉水汇流至大明湖后,从该门泄出,最后通到小清河。
已消失的仨门,只留下了“地名记忆”
那么,其他三个门呢?古城的南门原名舜田门(亦称历山门),位于现在的舜井街南头,具体来说,就是南门大街和黑虎泉西路路口附近。现在唯一能跟该门挂上边的,估计也就剩下“南门大街”这条街了吧。
古城的东门原名“齐川门”,位于老东门附近,具体来说,就是黑北路与大明湖路交叉口附近。现在能跟该门挂上边的,应该也就是公交车的“老东门”这一站以及家喻户晓的“老东门市场”,或者是“东关大街”,而“东关大街”的居民在明代,也不算城里人哦。
古城的西门原名为“泺源门”,位于西门附近。现在能跟它挂上边的,就是曾为日寇特务机关的“泺源公馆”,现在位于泉城路西端路南(今齐鲁金店位置),还有就是“泺源大街”了。
据说,这四座城门都有较雄伟的城楼。济南古城的形成经历了历下古城、齐州州城和济南府城等发展演变过程。济南设府于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年至公元1125年),府城开始时为土城,到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在“土城外甃以砖石,高三丈五尺,周十二里四十八丈……”而且,因地势和防御需要,四座城门并不左右前后相对,称“四门不对”,东门(老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北门偏东,只有南门在南城墙的正中位置。城墙东、南、西有护城河,城墙内外又有吊桥、排栅、演马场、马道等。
济南历史上的城门,共有19座
在很多老济南的印象里,原先的济南城因内外两座城墙被勾勒成一个“大元宝”。
其中内城,就是上述四门的区域,即护城河内,呈大致的正方形,面积狭小。后来因久无战事,城禁逐渐松弛,进进出出的行人很多。由于四门不对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便利城内与关厢交通,于是又在内城老城门右侧再开了四个便门,按四方八卦依次命名为巽利门、坤顺门、乾健门、艮吉门。
而外城,则是清代中期以后,为防山东捻军而建。外城叫圩子墙,东侧外墙位于历山路、经一路、花园路口和文化东路段,南外墙位于文化东路和文化西路,西外墙南段位于杆石桥,沿线基本与顺河高架路同行。北外墙与内城的北墙重合于大明湖的汇波门。后来,圩城新建了7座城门,分别是:东为永靖门,东南永固门,南岱安门,又称南圩子门;西南永绥门,西北济安门,东北海宴门等。
内外加起来,至民国有城门19座。伴随着城市的扩展,现在留下的,也主要是一些与城门有关的“地名记忆”了。延伸阅读古城门的名字是咋来的
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先生说,过去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其实都是老百姓的叫法。实际起名,是很讲究的。
比如,东城门名叫齐川门,取的就是济南众多泉水向东流,而东边,曾被称为齐国所在地。泺源门,则取自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泺即今日之趵突泉,趵突泉即古泺水发源地。历山门,又称舜田门,则于舜耕历山有关。而汇波门,则取府城众泉之水多从此过之意。
西门(泺源门)
如今西门附近
坤顺门
如今趵突泉公园东门以北
南门(舜田门)
如今舜井街南头本版照片:赵晓林提供记者黄中明摄
巽利门
如今的按察司街中段运署街往东
东门(齐川门)
如今老东门附近
艮吉门
如今大明湖东门附近
北门(北水门)
如今大明湖东北角
乾健门
如今大明湖西南门以西
原标题:济南或将重新标识古城四门 看看穿越回古代你还是城里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