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1日讯(记者 鲁婧)今天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我市督查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记者采访获悉,我市海绵建设试点工程项目中,已有28个开工,占总项目的六成还多。
据了解,从解决泉水枯竭、内涝行洪、水源不足、水质污染问题出发,我市计划修建40公里截洪沟,新改建55公里雨水管线,建设12条行泄通道,22公顷大型调蓄设施,治理5公里河道等,最终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年雨水利用量约155万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98%,河道达到IV类水体标准等目标。
按照计划,我市海绵建设试点共实施工程项目44个。目前,工程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73.5亿元,已全部完成立项,开工28个,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41%;能力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2.6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试点区域兴济河、十六里河、玉绣河3个流域片区将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作,总投资38.5亿元,本月底可确定成交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