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市民正在挑选胡成立的西瓜

因为西瓜难卖,两口子很多时候只能坐在路边干等

为了省一点儿钱,胡成立夫妇不舍得在城里买东西吃。这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一日三餐
大众网菏泽7月28日讯(实习生 钟博陵)连日来,菏泽城区各个街道角落成了很多西瓜瓜农的阵地,有时到傍晚了他们还守着满车的西瓜。昨日,记者跟随瓜农胡成立夫妇,一路卖瓜,体验他们的酸甜。
去年五毛多一斤 今年一块钱三斤
中午1点30分,室外温度高达37度,地表温度更是超过50度。在八一路与解放大街的交叉口少有行人,胡成立却倚靠着一辆载着西瓜的机动三轮车休息,旁边的妻子娄贺芝正坐在地上啃着饼干。记者过去和他们聊了起来,这才知道贺大姐这是在吃午饭。
“家里不好卖,我们想着来城区卖,中午十二点钟到的城区,对这里不熟悉,就随意来到了这条街,我卖1块钱3斤,才卖几个西瓜,去年来家里收购都5毛多一斤,现在真不好卖啊。”贺大姐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对记者说道。
经过一番交谈得知,胡成立夫妻俩来自东明县小井乡东五营村,为了赶来城区卖瓜,早上5点起来去地里摘瓜,然后8点多从东明出发,路遇堵车,导致中午12点才到城区。舍不得花钱吃饭,妻子就吃点从家里捎来的方便面和饼干,胡成立则饿了就吃点西瓜充饥。
“他每次都是这样,习惯了,上次来城区卖瓜遇到下雨,2天都没卖完,2天也没吃饭就拉着瓜回家了。”娄大姐望了望胡成立嘀咕道:“这车西瓜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就回家。估计要卖到明天中午。”
当记者疑惑这么远的路程来城区卖瓜是否合算时,一向少言寡语的胡成立给记者算起了账,一车西瓜3000斤,一块钱3斤,卖得1000元,家里1斤卖1毛8,卖得540元,路费80元,所以每车能多赚380元,辛苦也值得。
一路辗转卖瓜 小闺女在邻居家吃睡
下午3点,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摊点依旧少有人问津。
一位从轿车走下的男士一口气要了7个西瓜,胡成立夫妇这才舒展了些眉头。过了一会儿,夫妻俩决定转移摊点,记者也紧随其后。在步行街多次被店铺主人驱赶后,终于在空地找到了落脚点,可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连询问的人都没。娄大姐无奈地说:“我们也不懂哪里合适摆摊,哪里好卖。”
在记者的建议下,夫妇俩来到了位于青年路的一处合法水果销售摊点,可这里已经有好几位瓜农,两人又决定另寻地点,尔后又缓慢的往夹斜路赶去。看着满满一车西瓜,娄大姐急得边走边对路人吆喝着:“买瓜啵?”。就这样吆喝着从夹斜路到八一路,还真卖了不少。
娄大姐的吆喝声被一位路过的市民王女士听出是东明人,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王女士也是东明人,而且与胡成立家较近。王女士得知老乡卖瓜找不到好地方,决定带他们去和平路卖,就这样辗转了多个摊点后,终于在和平路一处固定下来了,好在生意还不错。
这时,已经5点30分,胡成立掏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原来胡大哥有个11岁的小闺女,当他们夫妻俩在外过夜时,女儿一个人在家会害怕,就到邻居家吃饭睡觉。胡大哥放心不下就叮嘱一下。
王女士得知老乡准备在城区过夜,便要他们到自己的另一处房屋睡觉。“谢谢老乡的好意,不麻烦了,晚上我们就到广场睡觉,如果下雨,就到加油站去,也挺好的,还可以守着西瓜。”胡成立委婉的回绝道。王女士见状,也不再强求了,接着自己买了60斤西瓜,硬是不用娄大姐找零钱。
一车瓜卖不完不回家 家里还有3万斤
太阳下山了,空气依然燥热,下班人也多了,街上人流开始增多了。夫妻俩也一直汗流浃背,胡成立则说在这里还一般,前几天去濮阳卖瓜,凌晨2点从家里出发,赶100多公里路,卖完西瓜晚上十点才能到家,还卖的又累又憋屈。“没办法,家里种植10亩多点地,产4万多斤,现在还剩下3万多斤,只有到处找销路,都愁死了。”胡成立叹了叹气说道。
已是晚上7点钟了,买瓜的人多了起来,记者决定回家,胡成立夫妇拉着记者切开了个西瓜,咬了一口,很甜。记者跟着胡成立夫妇辗转多地卖瓜一天,喝了5瓶水,而夫妇俩却没喝几次,也许是带的水太少。记者见状,偷偷放了几瓶水放在车上。
晚上十点半,记者又给胡成立打了个,虽然劳累了一天,但胡的语气明显轻松了不少,不过现在仍然还在牡丹嘉园门口摆摊,已经卖了一半,正准备收摊找个广场过夜。
截至记者发稿时,胡成立夫妇的瓜还没有卖完。气象部门今天发布了高温预警,菏泽气温仍在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