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单县频道 > 部门动态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小组撑起代表履职一片天

2012-08-27 14:16:00 作者:姜东生 程相起 贾承政  来源:大众网
走进单县黄岗镇中心代表小组群众接待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着国徽的人大代表接待牌,几名人大代表正在商议高考贫困生入学资助对象,墙上悬挂的各式制度匾牌整齐划一,桌上摆放的代表履职档案错落有致……这是菏泽市人大代表小组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市人大常委会打根基、谋长远,代表小组活动室配套齐全,代表作用发挥充分,活动开展花繁枝秀,代表小组真正成了代表之家。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杨永昌(前左二)与接访人大代表交谈 大众网通讯员 常俊哲/摄

    菏泽市人大代表小组建设工作座谈会现场 大众网通讯员 常俊哲/摄

     

        大众网菏泽8月27日讯(通讯员 姜东生 程相起 贾承政)走进单县黄岗镇中心代表小组群众接待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着国徽的人大代表接待牌,几名人大代表正在商议高考贫困生入学资助对象,墙上悬挂的各式制度匾牌整齐划一,桌上摆放的代表履职档案错落有致……这是菏泽市人大代表小组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市人大常委会打根基、谋长远,代表小组活动室配套齐全,代表作用发挥充分,活动开展花繁枝秀,代表小组真正成了代表之家。
        

        提升标准抓规范

        
        代表小组是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基本依托。上次换届后,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代表小组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六有”标准,即有场所、有器材、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档案。经过该市人大每年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典型宣传的持续推动,全市938个各级代表小组软硬件建设基本到位,普遍建立了代表学习、视察调研、联系选举单位和选民、向选民和选举单位述职等10余项制度,代表小组建设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实现了场所从无到有、制度从缺到全、内容从虚到实的转变。同时,有些代表小组不满足于“六有”标准而不断提升完善。东明县武胜桥镇代表小组设立了群众接待室和热线电话,达到了“八有”标准,成为了该市最早一批规范升级的代表小组。目前,该市各县区人大都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代表小组建设的相关文件,275个代表小组实现了“八有”标准,有的还建立了阅览室、微机室、绘画室、娱乐室等,代表之家成为了学习交流、联系选民、化解矛盾的重要阵地。
        

        指导培训促履职
        

        菏泽市各级人大根据同级党委中心工作和人大工作重点,每年都对代表小组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开展视察调研等进行指导,并通过年底检查、评选表彰等措施,增强了代表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该市人大注重挑选履职意识强、法律政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代表担任小组召集人,依据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按代表工作性质和专业特长,组建了专业代表小组,每年都组织一次代表或代表小组召集人专题培训班,连续3年举办了乡镇人大干部培训班,重点就审议工作报告、撰写议案建议、开展视察调研等人大业务知识,采取以会代训、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专题培训,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为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的服务,部分县区为代表小组配备了联络员。牡丹区为市人大代表小组配备了2名联络员,不仅解决了小组活动人员组织问题,还有效推动了代表视察、调研等履职活动的开展。今年换届后,全市168个乡镇、办事处配备了至少2名专职人大干部,为乡镇人大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服务代表增添了力量。
        

        创新载体搭平台
        

        近年来,菏泽市人大积极为代表小组活动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开展了代表“建功立业”主题活动,形成了“万、千、百”活动框架,活动实效明显增强。“建功立业”活动中,各级代表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建功,为提升自身价值而立业,5年来评选出优秀人大代表43名,新评的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人中有 7名是人大代表;“万件社会矛盾化解”活动中,各级代表2年化解矛盾纠纷31412件;“万户群众脱贫致富帮扶”活动中,各级代表今年起3年内结对帮扶100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千名贫困学子救助”活动中,各级代表每年资助1000名优秀贫困高考学子入学;“百万册图书进校园”活动中,各级代表为中小学捐款捐书110余万册、价值2600余万元;“百家文艺团体装备改善”活动中,各级代表赠送了11辆大型流动舞台车及演出装备,价值达1200多万元……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这些活动使代表增进了友情,促进了工作,顺应了时代要求和群众意愿,成为了展现人生价值的新舞台。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