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一城四乡 > 教育

从省立六中走出的教育大师

2013-08-03 10:43:00 作者:董晓康  来源:齐鲁晚报
山东省立六中历时二十三年(1914—1937),是菏泽一中校史中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江北第一名校”、“六中——北大——哥伦比亚”、“老六中”等称呼至今口耳相传。1903年5月,曹州知府丁镗主持创办了菏泽第一所中学——曹州官立中学堂(菏泽一中前身),设址在菏泽城内的佩文书院。

    丛禾生:

    此人只应天上有

      丛禾生(1871—1940),山东文登人。他曾两次留学日本,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并被黄兴委以重任;他担当过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近代女子教育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担任省立六中校长十二年,荟萃名师精英,铸造“六中精神”,为学生设计“六中—北大—哥伦比亚”的成才之路,使省立六中名震全国;他被鲁西南民众美称为“人间能得几回见”的“圣人”。 

     

      1914年,王鸿一升任山东省议会副议长,遂推荐八代教育世家出身的丛禾生来曹州任校长。丛禾生辞去省教育司科长职务来省立六中,自感如鱼得水。他亲自率领全校师生运土填壑、刈草伐木、兴建校舍、食堂及图书馆,不到一年,学校官俗旧气尽去,代以浓郁的书香之气。

     

      丛禾生先生学养深厚,富有新思想,同时又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来六中后,努力革除旧制,规范管理制度,四方聘请名师,凭借个人威望相继召请毕业于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的楚宝卿、马醒尘、陈亚三、王星楼、马观海等昔日六中学生来校任教。六中教员素有“北大派”一说,正是源于此。此外,丛禾生先生坚持开放办学,经常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演讲,曾邀请济宁孝廉李湘九来校讲四书及《易经》两个月;邀请北大教员梁漱溟来校连续讲学六天;邀请留美博士冯友兰来校讲西洋哲学,此举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学生何思源走出了“六中—北大—哥伦比亚”的成才之路,李怀秀、王继仲、张会若、王近信等十几人相继留学日本、法国、德国、美国,这些成为激励六中学生奋发图强的最大动力。1919年七、八班毕业生共56人,其中33人升入大学,考入北京大学的就有18 人,六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北第一名校”。

      丛禾生先生非常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他从日本学来了体现自强尚武精神的“稽古”,分别在夏天最热与冬天最冷的时候进行持续一个月的早起跑步。令学生们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的“寒稽古”,丛禾生先生制作两盏红灯,自己提着一盏,上书“五十岁的青年”,在前面领跑。另一盏上面写着“自强不息”,每天由秩序最好的班级打着。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靳红标
首页<<1234>>末页



新闻热线:0530-5122000 新闻邮箱:dzwhzjzz@126.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