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厚勤
去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国人反思,日子一天天匆匆而过,一年过去发现亏欠了父母、子女太多亲情的陪伴。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同时也亏欠了自己:忙忙碌碌中,这一年我们读了几本书?我们可曾享受思维的乐趣?
地铁上看报纸的人少了,乘客都在看手机;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少了,读者都在看手机;回到家里平淡的小幸福少了,家人都在看手机。
太多人成了低头族,手机控成了时代病。
人们在手机上关注自媒体信息,每天接受丰富的信息。这种快餐式的碎片阅读消耗了碎片光阴,使人越沉浸越浮躁。
而读书则让人内心平静。古人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虽最终为了博取功名,却可见书生沉迷书香,彼时,他们的内心该是如何平静,窗外电闪雷鸣也难入耳。如今,交通、通讯无限发达,人们的脚步却更加匆匆,更加需要安静地读一本书,以此平静内心。
读书,是与灵魂最好的对话。人们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或学习知识丰富头脑,或诵读经典提升修养,或循兴读书打造特长,所读内容总是对精神的抚慰或批判。这种无声的对话恰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7本,不足日本1/8。多数人将不读书的原因归结在“工作太忙”上,而现实是越是有一定成就、工作繁忙的人越是在读书,越是思想贫瘠、富余时间较多的人越是“无暇”读书。一个人的阅读量似乎与其富余时间成反比,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读书,是个人的事情。
开卷有益,读书应是每个人的追求。在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今天,要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要适应瞬息万变的新形势,要在繁忙中享受精神上的愉悦,都需要从书本中系统地学习。一个人即便拥有再高的学位,若不持续读书而是吃老本,也将很快被时代甩下。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正切中了当今社会浮躁喧嚣的要害。若每个人都能日读三五页,享受孤独的精神旅行,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性,整个民族将更有生机和希望。
阅读吧!让书香浸润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