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国防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2017-08-01 14:4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网络媒体国防行三组活动感悟

参与此行的网媒人在泥泞的训练场采访,只为拍下珍贵的照片

大众网记者(左1)正在采访临沂舰也门撤侨女兵马甜甜

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某特战旅正在训练 马亮摄

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一营训练中风餐露宿

  □大众网记者 张鹏

  探军营、看演练,入潜艇、上战舰......7月21日以来,大众网记者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人,辗转山东、吉林两地,深入多个作战部队,实地体验军人们的训练、生活,一周的行程下来,感触颇多。在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某特战旅采访时,旅保障营政治教导员魏法祥一席话说的人内心触动,“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句在网络上的流行语,从一名军人的口中说出,承载着太多深刻的意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采访首日,记者团一行刚来到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某特战旅营区。抵达时虽然是早晨,但闷热的天气已经开始发威,走上一段时间,身上的汗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来到训练场上时,耳边的蝉鸣声不绝,在太阳的暴晒下,整个训练场没有一丝阴凉之处。战士们分散在训练场上,或是正在进行着跳伞离机操纵训练,或是在进行着常规体能训练。

  极限练兵是这个旅的常态。酷夏,海边安营操练三月之久;深秋,扎寨山林演练四月之长。“七八九月骄阳如火,正是练兵好时节。”旅政委武仲良说,目前旅里90%的官兵正在野外驻训。

  8秒徒手爬上10米高台、120米外射断5毫米电线、改建23年28人次荣立一等功……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成绩背后,是战士们受过多少伤,流过多少泪才换回来的荣耀。狙击手王冰说起2013年全军特种部队比武集训时的经历:负重25公斤,40公里山地奔袭,很苦很累,也想过放弃,但一回头就看到了我的战友,老兵杨彦飞明显体力不支,抬手就给了自己俩巴掌。“我比他年轻那么多,当然要咬着牙继续上。”

  7月27日,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一营训练场刚刚经历了大雨的冲刷,平时黄土飞扬的训练场顷刻间一片泥泞。对于恶劣的训练环境,该营将其当做锤炼战斗作风的大好机会,仍按原计划进行实操演练。

  士们趴在满是泥水的坑中一动不动,一声令下踩着水飞奔向前,一场训练下来,已是浑身泥水。时而飞驰而过的战车,战士的呐喊声混杂在轰鸣的枪炮声中,在训练场上空回响。昂扬的精神面貌、扎实的训练作风以及彪悍的血狼之气,带给网络媒体记者深深的震撼。

  打仗是军人的天职,训练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基础,和平年代,我们的军人们以“战时攻如锥、守如钉,平时拉得出、顶得上”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铸造了一支“一切为打仗、敢于打硬仗、保证打胜仗”的人民军队。

  哪有什么功臣典型,只是有人为你指引光明

  在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某特战旅的训练场边,矗立着24座功臣雕像,每一座雕像上都记载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大众网记者了解到,该旅组建以来,先后有28人次荣立一等功,其中四名同志“双一等功”,62人次荣立二等功。

  “也不是什么功臣典型,不过是一代一代的扶助帮带,一代一代的看齐学习。”荣获“双一等功”的庄须周告诉记者,在旅里,只有特种兵,没有特殊官,旅历届领导班子一直坚持比武测试带头考、危险课目争着上、重大任务冲在前。

  2015年6月的一场演习中,该旅担负“敌”后破袭任务。此时暴雨刚过,空中能见度低,超出常规伞降极限。演习指挥部担心,气象条件恶劣,着陆场情况不明,伞降风险太大。原旅长郑永强和政委武仲良临危不惧,带头跃出机舱,部队士气大振,圆满完成任务。“哪有什么功臣典型,只是有人为你指引着光明。”旅保障营政治教导员魏法祥说。

  “不要问我在哪里,我只能说,我在深深的海底;不要问我在干什么,我只能说,我在大海里游弋”,实地采访才知道,潜艇兵的生活真如这首“潜艇兵之歌”唱到的那样,艇内的时钟不是12小时制,而是24小时制,因为水下分不清白天黑夜,而长期的昼夜难分,会导致艇员吃不下、睡不着,对常人来说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他们来说却变成了一个个任务。“你可能想不到,在潜艇里最难的一件事是劝战士吃饭。”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政委李云平说,原来,潜艇长期隐蔽在水下不能开火,只能煮菜吃,时间一长,战士们都不愿意吃饭了。

  虽然要求高、任务难、生活苦,但他们更像一群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无名英雄。自2006年整艇转入某新型导弹试验任务后,因执行任务相对单一,保密要求高,该舰艇所获舰队以上集体荣誉只有一项。对于一支缺少荣誉褒奖的艇队,靠什么鼓励官兵斗志?327艇队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忠诚、精武、开拓、凝聚”的艇队精神。

  哪有什么一尘不染,只是有人让你永葆初心

  “372潜艇官兵赤心报国的坚定信念,得益于我们长期不懈的举旗铸魂教育。官兵们始终把对党忠诚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急难险重任务或面临生死危险面前,大家谁都不愿当孬种,谁都不愿因为临阵退缩给部队抹黑!”采访中,李云平欣慰地说。

  有一年,舵信班副班长成云朝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他急忙请假和爱人王玲肖赶回家照顾,可回家没几天,就接到归队执行任务的电话,善解人意的妻子对他说,“家里有我在,你就放心归队吧。”这一照顾就是好几年。邻居们都夸这媳妇比儿子还管用,但她只是淡淡地说:“虽然我不知道老公在干什么,但我知道该为老公做些什么!”

  同样的故事在每支部队都发生过。北海舰队航空兵某独立团机务大队三中队代理机械师赵亮,从军以来经常性的随舰执行任务,最长的一次护航时间长达7个半月,基本上一走就等于“失踪”。他的孩子今年4岁了,但4年来,孩子从来不会主动喊他一声“爸爸”,“今年才第一次主动喊我‘爸爸’”。“职责所在,纵然聚少离多,作为一个兵也不能有丝毫动摇,真是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与包容。”

  除了亲人的包容与理解,支撑战士们前行的还有家一样的部队。“解决不了油水、洗澡水的问题,就没有资格让官兵流汗水、流血水!”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某特战旅政委武仲良的话掷地有声。为增强服务质效,他们常态化落实官兵自主验菜,率先实现了“577”标准(早餐5个菜,午餐、晚餐各7个菜),并投入大量资金改建澡堂、购置野战沐浴箱。

  特战四连连长张金涛说:“军人只有两个任务,准备打仗和打仗。而现在,我们一门心思就是练兵备战,不需要想其他的东西。”如今,旅里气正风清,官兵们练兵备战的热情也愈加高涨。都说军人训练苦,但正是家庭的支持,部队的保障,才让这支部队的战士们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从陆军特战旅、到海军北海舰队,再到陆军步兵营,这次网络媒体国防行,让我们看到了三支不同的部队,也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军人们的血性与柔情。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国梦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感谢中央网信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举办的“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让我们深入军营,了解我们的军队,更感谢我们的战士们,正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才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岁月。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