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刘陶然 通讯员 李婷 菏泽报道
有消费者反映,其在微信群购买的白酒收货后发现不是真酒,要求退货退款时被“拉黑”“踢出群”,无法进行维权;还有的消费者反映在抖音等第三方平台看中商品后,卖家主动添加消费者微信完成付款或者让消费者通过其他银行卡转账付款,从而脱离平台完成交易。作为消费者,您是否知道这都是利用公域引流转为私域经营的营销新策略呢?
私域经营作为新的营销策略,存在四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虚假和夸大宣传。二是质量良莠不齐。三是个人信息易泄露。四是消费维权难度大。由于私域营销模式具有隐蔽性,缺少平台监管,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无法通过平台维权,即便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后选择投诉、起诉等方式维权,也往往因取证难度大而举步维艰。
“先享后付”隐患多 消费者需防范隐藏“陷阱”消费者在使用“先享后付”功能时遭遇了一些隐患和挑战,培训机构以“先学后付”名义诱导办理消费贷;网购平台“先用后付”功能关闭难;“先用后付”存安全性隐患。消费者应重点关注网购平台是否将“先用后付”功能设置为默认勾选,是否为消费者提供一键取消或便捷的设置入口,简化“先用后付”功能的取消步骤,确保消费者轻松管理和关闭相关功能。
预付式消费纠纷多发 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不签署书面合同;经营者虚假承诺,随意降低商品或服务质量;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经营者携款潜逃。建议消费者在办卡充值时首先要认真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并拍照保存,其次要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应仔细查看合同上的退卡条件、使用限制等是否写清楚,凡是不签合同或合同内容存在不公平条款的,不要办理。
抵制“特供”“专供”“内供”等酒品一些不法分子虚假标注或宣传与党政机关和军队密切相关联的特定名称、符号、标志性建筑物、官方活动等信息,制售“特供”“专供”“内供”等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欺骗误导消费者。这些不法分子利用了部分消费者的特权崇拜思想,采用成本低廉的白酒罐装而成,通过“精美”的包装、编造营销话术,打着所谓“特供”渠道的幌子来诱导消费者,不仅价格虚高,还可能损害饮酒人的身体健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此类产品。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