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政务经济

2011下半年理财 跑赢CPI就是胜利

2011-08-02 09:34:00 作者:刘莉 来源:齐鲁晚报
如何抵御通胀。一些稳健型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趋之若鹜。那么,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怎样的特点?下半年,我们关注哪类产品?

        如何抵御通胀?一些稳健型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趋之若鹜。那么,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怎样的特点?下半年,我们关注哪类产品?

        短期

        从产品期限看,上半年的理财产品更加短期化。

        1年以内、3个月以内甚至1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品种是银行独具的,这种流动性优势加强了银行理财的吸引力。关注理财的读者会发现,今年以来1个月以下的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与去年相比明显上升。

        有数据显示,去年超短期产品的占比约为24%,而今年已上升至将近40%。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使金融市场资金面趋于紧张,尤其是资本市场中的短期资金需求显得更为迫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正好暗合了这种趋势。

        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市场延续了2010年的风格,仍以稳健类产品为主,例如,中国银行安稳回报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等。

        银行理财的客户主要是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近期股市接连下跌、楼市受调控,对投资者来说,短期理财产品是非常合适的过渡性投资渠道。很多投资者将目光放在了低风险投资产品上,低风险的货币和债券市场类产品是上半年银行理财主打品种。

        如果你一心追求高收益,上半年的成绩单会令你失望。反倒是踏踏实实、从不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拿着手中的银行理财产品过得津津有味。部分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达6%,但并不是所有以稳健见长的银行理财产品都能跑赢CPI,这令投资者多多少少有点失望。

        信托

        日前,一款数十亿规模的信托理财产品,几分钟之内被抢购一空。2011年以来,信托产品的收益一枝独秀,因此经常上演秒杀的火爆销售场面。

        有人预计,在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之后,银信合作面临限制,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可能会下降。

        但是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高风险,高收益,这一直是金融投资的法则,信托产品也不例外。信托业并不是没有风险,而是有很多风险被掩藏了。因此,投资者应该保持谨慎。

        债券

        一项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近8000款,其中人民币债券市场类产品发行数量最高,近3500款,占比42%;债券类产品200多款,占比3%。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中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一方面与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减少而市场暂无可替代性的新兴产品出现有关;另一方面,在楼市调控频繁、股市表现疲软和外汇市场波动无序的市场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投资货币和债券市场成为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较好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投资类理财产品数量虽多,但总体收益偏低。在预期收益率不超过1年期存款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百分之六十多是债券投资类,其余大都是组合投资类产品;在未跑赢CPI的产品中,债券投资类占35%左右。

        高端

       “私人银行”、“贵宾理财”、“VIP客户”、“财富管理”这些词语频频在各大商业银行的宣传语中看到。银行纷纷推出财富中心,吸引高端客户。

        有人预测,下半年中高端银行理财还将继续高速发展,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仍将强劲增长,同时中高端理财产品的创新也将充满想象,灵活多变的投资渠道将让人耳目一新,结构化产品设计与直接投资的运作模式将更为丰富多样。此外,增值服务将会推陈出新以凸显银行自身的客户服务竞争优势。

        本刊记者 刘莉 整理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