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4月19日电(记者乐绍延 许缘)东京股市日经股指本月10日一度突破20000点大关,创15年来最高点位,比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时翻了一番多。政府强调,股市大涨表明“安倍经济学”取得成功。对此,不少经济专家认为,股市大涨主要靠宽松货币政策助推和养老基金入市等因素,目前难以断定“安倍经济学”成功。
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后采取一系列金融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经济的确有了一些起色。受惠于日元大幅贬值,以上市公司为主的外向型大企业出口增加,经营状况改善。日本经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转跌为升,环比增长1.5%。政府最近上调对经济的基本评估,认为随着提高消费税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退,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商品出口也在逐步恢复增长,整体经济出现温和复苏。
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下,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增多,出口主导型的汽车、电子和工程机械、特殊材料以及信息通信等行业股票受到追捧。目前,日本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已增至100多万亿日元。
但是,有经济学家认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养老基金和央行托市推升股市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是催生日本“牛市”的基础。去年10月底,日本央行把增加向市场投放的资金提高到80万亿日元。但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不旺,大量过剩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此外,安倍内阁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升股价。政府系统的“年金公积金管理运用独立行政法人”(GPIF)修改相关章程,将购买股票比例从原来的12%大幅调高至25%,在特定情况下最高上限还可达31%。因此,用于投资日本股市的资金规模最多可高达约40万亿日元。据GPIF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31日的一年中,其净买入达5万亿日元,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27万亿日元,占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总市值的5%。国家公务员共济联合会所属的职业年金“共济养老基金”也将投放股市的资金比例提高至25%。政府系统的“简易保险”基金也提高了投资股市的比例。
日本央行的动作更大,在最近的一年内先后动用3万亿日元购买股票。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央行通常的做法是,上午股市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后,下午就动用300亿至400亿日元资金购买大盘绩优股托市。截至上月底,日本央行共动用5.7万亿日元买股票。
目前,日本央行持有的股票市值已超过10万亿日元,约为东京股市主板市场总市值的2%,成为仅次于政府养老基金的日本股市第二大股东。日本央行的注册资本金为2.8万亿日元,但购买股票所支出的资金已达到5.7万亿日元,为注册资本金的2倍多。欧洲央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也导致大量欧洲资金流入日本股市,最近一周的净买入量就达到4453亿日元。
多数证券分析师表示,日本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股价已同实体经济脱节,具有较大的泡沫成分。外国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师菊池真认为,本轮日本“牛市”是资金推动型的,并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从目前的热度来看,股市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强劲复苏,经济增长预期不能成为现实,股价就难以持续上涨,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一旦逆转,便有暴跌的风险。
法国巴黎银行东京证券分析师河野龙太郎认为,目前东京股市的泡沫色彩已相当浓厚,如果央行一旦调整宽松货币政策,控制资金流出,股市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