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12月18日讯(通讯员 朱朝金 李文龙 宋美茹 程萌)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刘庆民,从事临床30年,时刻关注当今医学最前沿技术,他以“食管贲门癌”内镜下化疗临床研究之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获得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刘庆民常说:“老乡一人得病,全家人像‘锅里滚’一样,似乎天要塌下来。作为医生,就要倾其所能,竭尽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刘庆民从曹县农村一个农家孩子成长为菏泽市立医院高级专家教授,历经35年的风雨沧桑。他先后赴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等地参加诸多医疗尖端技术交流,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访许多国家。一位80多岁老人患重病,在北京一家大医院住院治疗,病人手术后高烧不退,血压不稳,反复出血,已有生命危险,医院认为治好的希望太小。无奈,其家属将老人接回菏泽老家,住进了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刘庆民见老人身体十分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并有不断地寒战高热,心肺功能不全。他细细查找老人发烧的原因和根源,并组织他的团队,认真分析病人的病情,寻找感染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发烧原因就被他找到了,原来是埋在静脉上的输液管时间较长而引发的炎症所致。拔除深静脉管,并做细菌培养,找到了致病菌。对症下药,老人发烧问题很快解除了。血小板回升了,身体各方面功能也很快平稳了,不久,老人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对刘庆民主任医德医术赞叹不已。
俗话说,把复杂的事情办简单,是智慧;把简单的事情办复杂,是愚蠢。刘庆民临床三十年,一路创新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他能把消化内科许多危重、复杂、疑难疾病的治疗,变得简单化。刘庆民和他的团队在全市率先开辟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经鼻胆管引流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中晚期胃、食管癌的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非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术,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治疗术,部分性脾栓塞术,巨大肝囊肿B超引导下引流硬化术等等。
所有这些新技术的实施,都使得诸如急慢性肝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感染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等诸多疑难危重病人,得到了高技术含量的规范化治疗。同时,刘庆民还能根据一些特殊病症,现场因人因病制定独特的治疗方案。如他在为一位90岁重病老人诊断时发现,该老人因间断发冷发热3个月,皮肤黄染10余天入院,患者神志恍惚,最高体温达39.5℃,恶心,呕吐,已多日不能进食,肝功能显著异常,总胆红素233umol/ml,白蛋白28g/l,电解质紊乱,CT显示胆总管下端见一1.3cm圆形结石,胆总管结石并胆系感染。病人病情十分危重,需尽快取出结石,解除胆道梗阻,但患者高龄,且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肺气肿,肺内炎症等,外科手术难以实施。而经内镜下实施治疗性ERCP创伤虽较小,但患者神志恍惚且有上述合并症,风险也很大。许多人都不敢下手。对此,刘庆民却不放弃,不懈气,不退缩。对该病人进行了细致地评估,周密地安排,在相关科室的配合下,给病人实施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胆道碎石取石术。在对病人的肌体没有任何创伤的情况下,仅用时20分钟就成功地将嵌卡在胆总管内直径达1.3厘米的圆形结石成功取出。术后第二天病人神志、精神好转;术后第三天肝功能明显好转,总胆红素降为90u-mol/ml,食欲增加;术后第七天患者各项指标及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出院。据悉,对这样一位高危病人成功实施经口腔胆道取石,在省内也属少见。
从定陶一家医院转院到市立医院的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病情危重,病人住进了ICU重症监护病房。经检查,病人并发肺气肿、心脏病,病人眼看就不行了。刘庆民干脆把胃镜搬到重症监护病房。因病人胃部积血太多,经反复冲洗,终于在十二指肠处找到出血灶。他腰既不能直,又不能蹲,一种“骑马式”的姿势,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等止住血,这位古稀老人转危为安,刘庆民却累得腰几乎直不起来了。
刘庆民从临床一线创新实践中总结出全新的医学理论,再不断完善,进一步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使成果更加丰硕。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先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如:“肝舒宁抗纤维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E联合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的影响”,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因素分析及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的临床研究",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德为本,医术为先
纵观刘庆民主任紧紧围绕疑难危重病人的实际救治需要,因人因病制宜,专病专治,特病特治,在技术上连连创新,真正使自己在治病救人上有捷径可走,让病人创伤又小,花钱又少,治疗又好。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说明,刘庆民救治病人是何等的上心,何等的投入,何等的执着,医术何等的娴熟精湛。他所有成绩的取得,其主因都应归结到他对病人的一片深情。
刘庆民说,医生不论班上班下,在任何时候都要服务于医治病人;医生的事情无论大小,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于抢救病人。就为这铮铮誓言和承诺,他假日回老家探望病母途中,接到危重病人抢救电话,拨马而回;近三年来,他牺牲节假日、星期天和下班休息时间达300个小时。
今年3月15日,在消化内科病房采访刘庆民时几乎人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护士长侯英华说:“上个周日,刘主任利用休息时间,回曹县老家看望患脑梗塞的90岁老母,可走到半路,突然接到科里打来的紧急电话,有一病人消化道大出血,常规止血治疗都难以奏效,输进去多少血,又出来多少血,生命垂危。一听有危重病人要抢救,他当即安排司机打方向盘,火速原路往回赶。并一遍又一遍催促司机加大油门,同时频繁地打电话安排人员,准备好止血设备。回到医院,他一路小跑,直冲消化内镜室。此时,病人整个肠腔里都充满了血,查找出血部位难度很大,经反复冲洗、吸引,终于找到出血病灶,立即内镜下止血。血终于止住了,病人得救了。刘主任气喘吁吁,脸上汗珠子直滚。
类似这样不分班上班下,何时何地,无论自己的事情多么重要,刘庆民都无条件服从和服务于治病救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消化内科的老主任王福贤谈到刘庆民对病人、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市立医院新大楼建设之前,科里所欠刘庆民的大量星期天、节假日以及日常加班加点的累计时间,都无法再计算再累加,更无法再"还“他了,就是新病房综合大楼建成后两年来,刘主任多上的班,累计起来,又已达到三个月时间。
“多上班有没有补助?”
“这都是自愿的,没有谁发给补助。”
他只要接到电话,总是那句话“马上就到”。平时他无论在门诊或是在病房,上班前,下班后,也总要到科室几个重病人床前一一看一看,问一问情况,叮嘱一些注意事项。这样,他都比别人晚下班一两个小时。"
医患真情 超越亲情
曾听有人说过,偌大的一个医院,若要求每个医生护士都把病人当亲人,可能不太现实,而至少要把病人当熟人。刘庆民时刻将病人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乃至超越自己的亲人。试想,我们社会上每一位医务人员,如都能将病人当亲人当然更好,如确难以做到,能将病人当熟人,人世间也何愁不温暖。
刘庆民说,我虽不能做到把所有病人都治好,可我能做到对每个病人都尽到最大努力。
在他的头脑里从来都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从病人写给刘主任的大量感谢信中,可以看出刘主任给病人确诊病症之后,总是和病人商量着制定治疗方案,商量着采用哪种治疗创伤较小,采用哪些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又能省些钱等等。彼此双方似若亲朋好友之间在交谈、商榷、讨论。住在一病室二病床一位80岁的老太太张某感动地说:“刘主任年龄也不小了,可给我查房时,总是一口一个大娘称呼我。站在床前问长问短,给我唠嗑,真好!"正是和病人之间的这种零距离,既治身病又治心病,使病人给予积极配合,使他在治疗中游刃有余。一些在外地大医院都未能确诊的病症,在他这里两三天就拍板定案,很快见效。可对于那些确实需要手术治疗或超出他们治疗范围的病症,他就一刻也不停留,赶快帮助病人转科或转院。
肝胆外科主任刘云建谈到刘庆民的为医,很有感慨。他说:“刘主任将消化内科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转到我们科进行手术治疗。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早在病人转到我们科之前,已对病人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评估,并做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讲清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风险性。给我们科接受病人之后的手术治疗,做了许多前期基础工作,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同时,在病人转到我们科之后,刘主任还牵肠挂肚,仍配合我们对病人做好继续救治工作。有时还带上胃镜或者肠镜上台配合我们的手术。
刘主任对病人的高度负责,关爱,都无不时时刻刻打动病人,感动社会。30年来,病人写给他的感谢信不计其数。其中一封感谢信这样写道:
尊敬的菏泽市立医院院长同志:
我们是贵院消化内科41床家属,经历这段时间住院陪护的亲身感受,我们要向你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刘主任和他的团队,尊重病人和家属的品质。从俺住院之日起,我们就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他们认真检查了解病人病史病情,认真听取家属意见和要求。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主动地与病人家属沟通情况,耐心地回答病人和家属询问,向我们讲述病人病情、征求对用药的意见。没有那种乱开药的行为。
老父亲对我们讲,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好的医生护士,他们就像亲儿子、亲女儿一样,个个都是好样的,不仅是医患关系,更是亲情关系。
尊敬的院长,住消化内科,我的父亲不仅受到药物治疗,更是受到了精神治疗。我们深深感受到后者的作用大于前者。
家属:祝浩林家属 2011.9.7
精神文明在这里体现
有人说,老年人和儿童的生活是否幸福,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正如本章节所写的病人家属所说,他们不仅受到药物治疗,又受到精神治疗,且后者的作用大于前者!由此可见,人世间最需要关爱的地方是病房。药物的治疗固然重要,可精神层面的抚慰,对病人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刘主任可谓是对病人身心同治的好专家。
刘庆民说,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医生对他们施以亲情、施以大爱固然重要,可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精湛的技术。要有最前沿的人才梯队、技术梯队。为此,他先进修北京301医院,后又作为中国高级医疗学者,赴澳大利亚研修。
刘庆民于上个世纪恢复高考当年考入青岛医学院,进入到菏泽市立医院之后,他一边在一线临床实践,一边向往着到全国最权威的名院、名校进修学习,到国内外参与业务交流研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刘庆民有幸争取到去北京301医院进修的名额。在301进修的一年中,他有幸接触到消化内科国内最前沿的技术。进修期间他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白天跟着专家教授苦练技术,夜晚到图书馆丰富理论。一年后,他满载而归。回到菏泽市立医院,他大胆实施内镜介入治疗新技术,大大加快了市立医院技术发展进程。2004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皇家布里斯本医院研修。在世界级别的技术宝库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探讨,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尤其是在他担任全市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和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之后,他积极选派本科室年轻医生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名院深造。同时,他还积极引进人才,近几年,刘庆民亲自接纳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6名,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梯队,病床由十年前的不到20张,快速上升到近50张,如今的年门诊病人达3万人次、住院病人2600人次、危重病人抢救达600多人次。技术水平位居山东省先进行列。如今,每年都有许多从济南、北京等地大医院转院到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的危重病例,在这里大都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在消化内科采访刘庆民的几天时间里,就亲眼见到一位从济南转来的癌症广泛转移的患者,送到市立医院时,病人昏迷休克了,血压也快没了,他不但敢于接下来,而且治疗效果令病人及家属很满意。
“大医精诚”,究竟什么样的专家,才是老百姓所盼望所敬仰的专家?什么样的医生才是一个合格的、能给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增光添彩的医生?什么样的大夫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所有这些,都能从刘庆民临床30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个细节之中找出答案。
(责任编辑:刘嵩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