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当好扶贫攻坚的“先行官”

2018-07-11 14: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陈正国

  大众网菏泽7月11日讯(通讯员 陈正国)自2016年以来,鄄城县交通运输局按照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增强核心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大力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着力完善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真正把贫困群众能否受益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铺就“致富路”

  2016年以来,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始终把贫困村道路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早动手,争主动。

  为全面加快扶贫村道路建设进度,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实行了局党组成员包乡镇、一般干部职工包施工队责任制,每名党组成员分别联系2-3个乡镇,每名干部职工各具体联系1个施工队,从项目清障备土、组织施工到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

  为确保道路建设质量,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建立了“县交通质监站、专业监理公司、乡镇质量监督小组、村级义务质量监督员”四级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把每一条道路建设项目都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和“精品工程”。

  2016--2017年,鄄城县交通运输局以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不断加大贫困村道路建设力度,已累计完成省重点扶贫村道路建设项目171个,建设总里程347.6公里。同时还完成李进士堂镇苏门楼小区路面硬化工程,硬化面积共计3.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72万元;完成旧城三合村黄河滩区迁建撤退道路5.3公里。

  2018年,鄄城县交通运输局计划建设省重点贫困村道路45.7公里、黄河滩区迁建撤离道路18公里。截至6月底,黄河滩区迁建撤离道路已完成清障13公里、路基8公里、改善土2.6公里,涵洞完工8道;省重点贫困村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路基26公里、灰土基层18公里。

  “公路通,百业兴”。一条条村级公路的先后建设竣工,不仅解决了贫困村群众的出行难题,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且还加快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鄄城县董口镇刘田庄村是个蔬菜专业村,没通公路前,每逢阴雨天气,车辆出村进村泥泞难行,群众销售蔬菜十分困难。自从村里修了水泥路后,群众发展蔬菜的积极性提高了。2016年,该村在村东公路旁,流转土地48亩,建起了28个扶贫大棚,并引导村民种植甜瓜,每个大棚年收入均超过了2万元。

  鄄城县闫什镇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积极打造林木产业化生产强镇,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弱到强的跨越。目前全镇共有旋皮厂968家、板材企业106家、家具厂58家,木楂厂27家。如今在鄄巨公路两侧形成了长达5公里的木材加工产业带,红张公路两旁是一个挨一个的木材加工厂,再往纵深则是5个木材加工专业村以及上千户加工户,形成了集木材经营、木材加工、家具生产、零部件配套、成品组合、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年加工木材50余万方,从业人员2万多人,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木材加工业已成为该镇振兴乡村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鄄城县充分发挥国省道及农村公路地理环境优越独特,地方特产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积极谋划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和培育贫困户做好做强“路边经济”,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村、农畜土特产、藤编、手工艺品等对外宣传和销售,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已形成路边特色经济村220多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多个,一年为农民增加收入近亿元。目前,鄄城县已形成了饮食服务、店铺经营、规模养殖、产业加工和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路边经济带”,“村村通公路”工程已逐步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桥富路”。

  开通“幸福车”

  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在城乡往来穿梭,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快了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鄄城县交通运输局为确保把城乡公交一体化这一民生实事办好,制定了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按照“先搞试点,循序渐进,成熟一条改造一条”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为解决城乡公交站点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鄄城县交通运输局采取出让广告代理权方式,建设城乡公交站点329个,其中城区公交站亭129个、农村公交招呼站200个,仅此一项节约财政资金990万元。2018年正在规划设计的170个招呼站,也决定利用该方式进行建设,又可节省财政资金510多万元。

  据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谷永科介绍,截止2017年底,全县已建设城乡公交站点329个,其中城区129个,农村公交招呼站200个;全县188部城乡客运班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客车,并将原有的27条城乡客运线路,规划调整为47条,形成了“六横七纵三环”的网状运营格局,城乡客运线路由原来的伞状布局优化为网化布局,大幅提升了城乡客运覆盖率,全县17个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440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省市重点贫困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客车通到家门口,坐车只需招招手。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畅通的出行环境。

  “过去进趟县城,要先骑自行车到葛庄集上,再坐三轮车到县城,既费时费力费钱,又不方便。如今公交车通到了村头,不到四十分钟就能到达县城。俺从前做梦也没想到能有这样的好事,这都是党的好政策给俺庄稼人带来的福音和好处。”家住鄄城县旧城镇毛洼村的刘存良提起城乡公交一体化,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俺们毛洼村地处全县的最西北部,距离黄河不到200米,河对岸就是河南范县辛庄乡的毛楼村,有人曾戏称俺们村是鄄城的‘西伯利亚’。早先村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晴天是‘扬灰路’,下雨是‘水泥路’。前几年,俺们种植的的玉米、小麦和大豆,比非滩区的便宜几分钱,小商小贩们也不愿意到俺村来。俺记得很清楚,三年前俺种了三亩西瓜,正逢西瓜上市时节,老天爷不睁眼,连着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西瓜贱贵没人要,一个个个大瓤甜的西瓜,眼睁睁地看着烂在了地里,真是让人心痛呀!”。一旁的村民陈兴全接过了刘存良的话茬。“如今,路修了,车通了,老少爷们出门便利了,收购农副产品的商贩也隔三差五上门了,大家伙致富奔小康的思路活了,路子宽了,心劲足了。”

  架起“连心桥”

  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利益无小事。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在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和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同时,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力所能及地为帮扶村办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好事、大实事。

  为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贫困村帮扶工作,鄄城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7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工作队明确一名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每名工作队员联系5户贫困户。各工作队经常深入联系村、联系户认真开展走访调查、惠农政策宣传、贫困户信息资料核查、填写扶贫手册、确定发展思路等各项工作,确保了日常帮扶工作开展得深入扎实,富有成效。仅该局两个“第一书记”帮扶村--匡庄行政村和北高行政村,2017年就有110户达到了脱贫标准,其中匡庄行政村90户,北高行政村20户。

  鄄城县交通运输局投资40多万元,为彭楼镇郭北口、何庄和董口镇张桥三个村各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就业扶贫车间,并硬化了场地。为把三个就业扶贫车间充分利用好,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工厂”,该局每个扶贫车间安排一名党组成员协助镇村干部考察上马项目,目前,三个扶贫车间已全部利用起来。其中彭楼镇何庄扶贫车间从事马扎加工,郭北口扶贫车间从事人发初加工,董口镇张桥扶贫车间从事电子加工,均已安排多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

  为解决匡庄行政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鄄城县交通运输局投资15万元,修筑通往匡庄小学道路400米,从根本上解决了东匡庄、西匡庄、后杜庄和齐堂四个自然村200多名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投资6.3万元,为彭楼镇匡庄和北高两个“第一书记”帮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30个;投资8500元,为闫什镇楚集村安装了高音喇叭等音响设备;投资8000元,为北高行政村修砌泄水槽两个,解决了群众阴雨天出行难的问题。

  为真正做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架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鄄城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由50余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了“扶贫济困、情暖万家”捐款捐物、“捐棉衣、送温暖、献爱心”和“捐出10元钱、献出一份爱”等活动,多次到帮扶村走访慰问贫困老人和贫困学生。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大米860公斤、食用油785公斤、面粉6000公斤、棉衣582件、棉被30床、电热毯120件、现金24300元,受益人口累计达到1000多人次。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不忘初心,真抓实干。鄄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一班人,正团结带领广大交通运输干部职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决心以一流的工作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而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刘嵩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