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脚夫”二代到“拐杖老汉” 鄄城这位老党员始终心怀祖国

2020-11-21 12:12:5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迪 任金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通讯员 任金生 鄄城报道

  “外飘”七年替父还债、遭遇横祸身受伤残、慷慨解囊心怀国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算不上惊天动起,却充满起伏跌宕,在这跌宕中,他坚守住了身为党员的初心使命,传递着正能量,用咬定青山的浩然正气、铁骨铮铮的血性骨气、无私奉献的慷慨豪气,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丰富的经历。他就是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一林场职工刘大喜。

  父债子还:孝顺儿子的“外漂”经历

  刘大喜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家庭清贫,历来注重勤俭持家、无私奉献。父亲平素靠拉脚维持生计,母亲气管炎时常发作得厉害,生活不能自理。在小学读书的刘大喜看着心里就难受,在校外哪怕有丁点时间,都会帮着家人打水、择菜、做饭、洗衣,做饭后照例行回到家校勤奋读书,想通过读书改变家庭贫困的命运。

  到了刘大喜小学六年级,父亲的一场生意因经营不善血本无归,再加上父亲重病缠身,整个家庭面临大厦将倾的经济危机。在父亲弥留之际,父亲吃力地告诉刘大喜:“我身体不行了,以后要做一名好党员,立党为公,服务为民。”刘大喜深知其中的分量,牢记父亲重托,一咬牙把照顾母亲、清理遗债等重任承接下来,

  从此,刘大喜辍学踏上离乡背井的打工生涯。打工期间, 他往返青岛、淄博、潍坊、哈尔滨等10余个地市。这一漂就是七年,七年间几乎没有理过发,没有穿上一件像样的衣服,住过猪圈、睡过桥洞、打过钟点工,回想起来心里五味杂陈,好在还清了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在漫长的外漂的日子里, 刘大喜时刻牢记父亲重托,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以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驱动人生。

  夫唱妇随:家庭煮夫的“逆袭”之路

  人生就像一个万花筒,扑朔迷离得总是让人难以料定。刘大喜在一次列车上遭遇一场飞来横祸,他从车上跌落,左髋骨粉碎性骨折。原林业局领导知悉后,感到非常痛心难过,诊疗期间给他送去慰问品,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给予悉心安排照顾。随着伤情的恢复,原林业局向民政部门为他作了伤残鉴定,办理了三级残疾证和“低保”手续。

  面对如此,身残志坚的刘大喜并不甘于坐享这一“厚遇”,反而通过“智”和“志”挑起“家庭煮夫”重任,为自己的结发之妻想门道、谋思路、拓业务,做起了家庭手工业。一个动动脑筋动动嘴,一个跑跑腿用用劲,就这样夫唱妇随上演了十几个春秋。在刘大喜的策划指导下,刘大喜的妻子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恒心,跑遍徐州、济南、临沂等20余个地市,联系上了不少客商,刘大喜夫妇做的毛刷产品因工艺精巧、物美价廉深受当地和远方客人的喜爱,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主动订货。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这句话在老党员刘大喜心中如明镜高悬,在廉洁慎独面前不能越雷池半步。发现额外一笔款项后,他丝毫没有动账,立即主动联系打卡方来人把汇款从他妻子账户上原渠道全额退还。此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为佳话。

  随着儿女的逐渐长大,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的刘大喜,认为自己肩头的任务更重了。三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上学、结婚出嫁开支全靠他们夫妻俩张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始终是他们心中的座右铭。多年来,因孩子上学、结婚等欠下的20余万元银行债务已经全部还清。在这条夫唱妇随的“逆袭”大道上,刘大喜用“真诚、智慧、勤劳、节俭”铺满整个行程。

  冲锋在前:拐杖老汉的“慷慨”解囊

  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刘大喜在电视上每看到一批批“逆行者”驰援湖北武汉的一幕幕,心里都感到万分难受。“我狠不得给自己插上翅膀飞到武汉,尽快把自己仅有的5000元积蓄捐献给疫区,可是自己腿脚走不动了。在国家危难之中,我资金并不宽裕,我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尽绵薄之力顾及祖国大家庭,没有国,哪有家?”刘大喜哽咽地说。2月12日,刘大喜亲自拄着拐杖在别人的搀扶下吃力地来到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一叠5000元的现金递交到工作人员手中,由工作人员现场投入募捐箱,转交鄄城县慈善总会,压在刘大喜心头的石头才终于落了下来。

  无独有偶,在刘大喜所住的村子里,另外一桩事让村里群众拍手叫好。“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这句话成为伫立刘大喜心头的行动纲领。刘大喜用实际行动和无私奉献精神书写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刘大喜和村里其他几个负责人一同昼夜巡逻检查进出车辆和人员,起初村头进出路口都是用石头和土堆堆积起来的,进入村子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移除,移除后再按原样封装好,结果时效性差,尤其是影响紧急救灾物资运输车辆的快速通行。对此,刘大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不能设计一个便携式升降杆?这样既能保障紧急救灾物资运输车辆的快速进出,又能省时省力。”这条建议很快得到了落实。正在村里人一筹莫展时,刘大喜从自己家中找到一根长6米,直径30毫米粗的大螺纹钢筋,又主动找人在钢筋的两端各焊接了1个固定桩,牢牢固定在桥两侧的桥台上,还大螺纹钢筋一端安装了一个大大的铁锁,来了车辆和人立等开锁,离开时随机关闭,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方便了车辆人员出入管理。另外,为避免村外没有佩戴口罩人员进入本村发生交叉感染,他还自费购买了400余只普通医用口罩,谁来了就毫不吝惜地发给他1只。

  从“拉脚夫”二代到“拐杖老汉”,早已过天命之年的刘大喜以“守初心、担使命、乐奉献”诠释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在鄄城人民心中树起了光辉形象。

初审编辑:刘进

责任编辑:刘亚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