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拘留所民警王海涛 用真情和挚爱书写监管工作

2021-03-08 09:55:2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崔智琪 申昭彬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崔智琪 通讯员 申昭彬 巨野报道

巨野县拘留所监管民警,三级警长 王海涛

  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巨野县拘留所监管民警王海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王海涛于1970年10月24日出生,1990年3月从部队退役,1990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巨野县拘留所监管民警,三级警长。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感,扎根民警事业,无私奉献,忠实履行职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地追求着人生的理想,爱岗敬业,不计得失,勇挑重担,以进取的开拓精神,无私的高尚情操,求实的工作作风,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严管严爱在拘人员焕新机

  保障监所安全关键在抓管理,最重要的是抓好在拘人员的教育的管理。王海涛在日常管理中坚持普法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以讲解和播放《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视频的形式重温国学经典,国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审美趣味。通过国学教育大课堂,加强对在拘人员思想、行为、文明用语的教育引导,帮助在拘人员能够对自己的陋习加以深层次的自我剖析。国学教育为创建文明拘室、保障监所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国学教育及时纠正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矫正了不良的社会行为,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三条线”规范内务管理。王海涛参照部队管理模式,加强被拘留人员的作风养成,每天保持拘室内务整洁、规范、有序,养成良好的习惯,实行“被褥叠放一条线”“洗濑用品摆放一条线”。使拘室内务管理整齐划一,富有军营色彩,形成鲜明特色,让被拘留人员从不适应变为自觉习惯,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自警自醒 做到廉洁自律

  自身正才能自身硬,无欲则钢。拘留所环境复杂,里面关押着形形色色的在拘人员,在管理在拘人员的同时,也要经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王海涛牢固树立“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信念,自觉地为同志们做好表率。多年来,王海涛始终恪守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原则,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工作高标准、生活低要求;不贪不沾,廉洁自律;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带头执行各项监管工作纪律和制度,用自己的行动做好表率,真正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及时掌握监管工作的主动权,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教育工作,多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他始终坚持深入拘区一线,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并针对起床、就餐、午休、交接班等重点时段,加强了检查指导力度,积极协助管教民警做好新收拘、患病在拘人员的教育转化、疾病治疗等工作,确保了监所的绝对安全,巨野县拘留所连续十二年安全实现零事故。

工作中的王海涛

  以所为家 站好每一次岗

  事业好比一架天平,王海涛把家庭的砝码,加在了监管工作这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王海涛同志主动请缨,克服家庭各种困难,吃住在所,始终站在拘留所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确保了拘留所的绝对安全。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上级要求拘留所实行驻勤轮值工作制,全体民警一律不准回家、不准出拘区大门,坚决把疫情阻挡在监墙之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王海涛的母亲均瘫痪在床多年需要24小时照顾,但他考虑到现在是非常时期,所里人员少,任务重,在这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份力,他将母亲委托给妻子、姐姐和妹妹照顾,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海涛严格按照三班制勤务制度,执行战时纪律,每天对拘区和办公区、宿舍进行清扫消毒,配合驻所医生给被拘留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问诊,并做好记录,夜里值班时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巡视,确保了被拘留人员的安全。

  情感源于热爱,信念根植于信仰。就是凭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王海涛同志把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默默无闻但却始终如一,切实把自己的崇高信念扎扎实实付诸于事业奋斗的实践。在不断丰富知识中提升自身素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先锋作用,在自己努力奋斗中探求人生价值,王海涛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无愧于自己的职责,无愧于心,用真情和挚爱书写了完美监管工作。

初审编辑:刘进

责任编辑:南祥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