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四周年,看看菏泽的变化!

2017-11-25 20:1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进

资料图

  大众网菏泽11月25日讯(记者 刘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并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这四年,为了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菏泽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对此,大众网记者进行了梳理。

  脱贫攻坚:10个百分点背后的“全国创新”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活。大家谈到,当前菏泽市贫困面较大,还有不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定扶贫标准二千五百元,扶贫开发任务较重。”

  这四年,菏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2016年分别减贫40万、44.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5.7%降至目前的5.65%。2014年,菏泽在全国第一个绘制了“全市贫困人口分布地图”、“全市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布地图”、“全市产业扶贫分布地图”三张扶贫地图;2015年,菏泽在全省第一个编制了扶贫手册;2016年,菏泽在国内第一个探索创办“扶贫车间”、建立“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双向承诺机制”、实施“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开展。2015—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连续三年在菏泽召开;2016年、2017年,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议、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议在菏泽召开。扶贫车间做法被纳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参阅的12个精准扶贫案例之一,中央办公厅《中办通报》予以印发。

  牡丹产业:菏泽特色已在全世界“开花”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在尧舜牡丹产业园了解了牡丹产业发展及带动农民致富的情况,对牡丹除观赏旅游价值之外的加工增值价值有了新的了解,可以说长了见识。”

  这四年,受总书记鼓舞,菏泽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机遇,是全国唯一一个设立专门牡丹产业化专职机构的市,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菏泽牡丹产业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

  菏泽牡丹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48.6万亩,其中,成方连片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59个,今年进入收获期的面积达7万亩,产籽量约1200万斤,成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被列为国家牡丹产业发展适宜区域。牡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各类牡丹加工生产企业120余家,其中,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牡丹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10多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中美牡丹生物科技研究院等科研机构19家,全市拥有牡丹专利30余件,国际领先科研成果10余项,“菏泽牡丹籽油”获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近10家国际知名品牌、行业领军企业实现战略合作,全市牡丹系列深加工产品达到240多个。牡丹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加大,牡丹产品已进驻全国大型商超系统50多家、大型知名超市700多个,京东、当当等10多个电商平台同步开售牡丹产品,牡丹种苗出口率占全国的80%,远销美国、荷兰、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直接拉动了我市牡丹产业加速发展的步伐,去年实现牡丹产业产值40亿元。

  教育:四年的奖励和救助,给了43万名贫困学生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这四年,菏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积极作为、锐意改革,开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所有县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2017年,菏泽全市教育经费投入预计可达到110亿元,比2013年增长28%,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失学,四年累计为4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5.4亿元。2015年至2017年,菏泽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共新建、改扩建学校184所,新增教学班5291个,学位24.3万个,规模在全省排在前列。这四年,菏泽共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3987名,70%以上被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或新建、改扩建的学校任教。

  改革:啃下了硬骨头,全面深化之路不停歇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菏泽要结合自己实际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特别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保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这四年,菏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炼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6个工业行业产品存货同比下降12.8%。取消、停征2项政府性基金和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减费1.65亿元。全面落实“营改增”和降低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16亿元。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深化。以放管服改为引领,取消、承接行政审批事项82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17项。加快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新开业各类市场主体94389户。开展项目立项阶段联合审批,办结投资项目审批事项3114件,审批效率比法定时限提速85%以上。起草了《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完成了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指导郓城县开展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支持牡丹区开展省级县域经济试点县工作;单县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曹县省级城市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均取得明显成效。济铁菏泽物流园一期工程建成运营,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功能区注册企业达到15家,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项目获省批复。行业协会商会与党政机关脱钩稳步推进,启动了供电体制改革。

  发展:强抓质量和效益,后劲大了底气足了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决扭住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一个地方发展要有一定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其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很关键。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潜力。菏泽能不能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质量和水平。”

  2013-2016年,菏泽地区生产总值由2050亿元增长到2560亿元,年均增长10%,总量前进一个位次,增速居全省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2.3亿元,增长8.8%,增幅居全省第2位。

  这四年,菏泽农业加快转型,农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255亿元增加到280.6亿元,年均增长3%,农业“新六产”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737家,家庭农场达到5553个;承建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5批次,总投资13.51亿元,项目区粮食单产平均新增120公斤以上。这四年,菏泽工业加快升级,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百强企业培育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3年的5413.7亿元增加到7785.7亿元,年均增长13%;今年1-3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7%。这四年,菏泽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681.5亿元增加到967.1亿元,年均增长1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菏泽获得省级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被认定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菏泽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曹县大集镇是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千县万村”试点在江北地区率先实现县区全覆盖;“为村”个数突破4000个,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为村总号”的地级市,活跃度居全国首位。

责任编辑:刘嵩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