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坨山上的守望者:一切为了北京冬奥会!

2017-08-15 09:57: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魏梦佳、张立俐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魏梦佳、张立俐

  盛夏的北京,碧空如洗,海坨山巍然苍翠。海坨山下的北京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的举办地。冬奥会的激情,点燃了这个村庄,人们为之欢欣鼓舞、默默承担。

  年近60岁的老党员崔桂军在这海坨山上一待就是7年。自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自愿在这儿当起了护林员。看着自己守护多年的海坨山将要变为冬奥赛场,老崔乐呵呵地逢人便说:“我心里特高兴!不说别的,人都见多了!”

  2005年建成的大庄科瞭望塔,位于海坨山南坡1200米海拔处。老崔作为驻塔护林员,吃住都在9平米的瞭望塔里,不仅要监控设备、火情,还要进行大范围巡山,守护冬奥会建设场地的安全。

  护林员的工作枯燥乏味。每天天一亮,老崔就得爬上梯子,从瞭望塔二楼探出身子四处观望,若无异常情况,就用对讲机向山下报告“大庄科瞭望塔,报平安,大庄科瞭望塔,报平安……”。

  为实时监控冬奥建设场地火情,除了从山下运水上来,老崔不敢轻易下山。塔里生活用水全靠人力从山脚往上运,一个塑料桶装满水是10公斤,老崔每隔一两天就要下山去背水,再爬上1000多米的山梁。而冬天山顶更难熬,天冷风大,用来接收电视信号的“信号锅”每年都被大风掀翻,“一年一个”。

  其实,在冬奥的申办阶段,老崔就作为向导带队勘探过地形。2014年1月,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到海坨山实地考察办赛条件。为保障考察团评估顺利进行,村党支部决定组建以党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和向导队,配合专家上山考察,勘探地形,老崔因经验丰富成为其中一员。

  西大庄科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喜回忆,为了寻找最佳登山道路,向导队的7名成员,连续40多天,每天徒步10多小时,从不同方向攀登海坨山和玉渡山40多次,最终从2米高的灌木丛中清理出多条登山道路。

  在考察团评估前夕,向导队4名成员更是身背10多公斤铁丝,一米米检查、一点点修补,徒步修复了山脊围网。村里承担的30多次向导任务为专家组考察、专业机构实地勘测等提供了可靠的道路保障。

  “看到自己当年带人勘测的地变成场馆,我感到很自豪!”老崔对记者说,“随着冬奥会举办,村里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这么大年纪还能看见冬奥会,很高兴!”

  海坨山因北京冬奥会成了“名山”,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保障游客安全,村里又组织党员、群众成立了搜救队,目前参与抢险营救任务达10多次。徐建喜记得,有一次搜救队配合武警组织救援,晚上11点多,下着雨,山很陡,坡度得有38度多,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保证海坨山上的人员安全,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他说。

  一心想为冬奥会、为北京“添彩”的还有村民徐振兴。北京申冬奥成功,徐振兴预感到,将来村里会迎来大量的外国客人,于是,他在村党支部支持下,办起了英语培训班。“只有掌握基本的英语会话能力,才能服务好外国友人。”他说。

  为了当好“英语老师”,徐振兴每晚都跟着录音机一遍遍练习发音,白天又挨家挨户串门走访,鼓励村民们参加培训,并耐心指导。刚开始,村里人学英语积极性不高,他就鼓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带头学英语。渐渐地,村里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大家发现,会说几句英语确实管用,于是许多人都走进了徐振兴的英语培训班,“开农家乐招待外国客人也更有底气了”。

  “我给叔叔婶婶们讲英语课,他们挺开心,我也在努力学习,还加入了延庆的英语协会。”徐振兴说。

  2015年10月重阳节那天,延庆“海坨之子”志愿者协会成立,徐振兴任会长,目前成员已有数百人,基本上是当地人。“我们和蓝天救援队一起开展模拟救援培训,还去医院学习,以防有游客或运动员在山里受伤需要紧急救援。平时我们还组织环保宣传和捡垃圾活动,保护海坨山生态环境,全力迎接冬奥会。”徐振兴介绍。今年,志愿者协会还计划带动500人走上滑雪场滑雪,响应中国筹办冬奥会时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号召。

  “父亲给我取的名字意为‘振兴中华’,我现在所做的志愿活动也符合他的要求。”徐振兴对北京冬奥会充满憧憬,“等冬奥会举办时,世界各地的人都要来延庆,我们生长在海坨山下的儿女要体现山好、水好、人更好,也希望自己能为冬奥会做志愿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