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口的喧嚣,及英国女王外长孙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2017-08-15 10:00: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马邦杰

  古老的呼兰河口岸最近出现了一个英国人的身影。

  原标题:呼兰河口的喧嚣

  新华社哈尔滨8月14日电(记者马邦杰)古老的呼兰河口岸最近出现了一个英国人的身影。他中等身材,态度谦和,操着一口标准的英式英语,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有关领导先后与他会面。

  他有一长串的名字:彼得·马克·安德鲁·菲利浦。他是英国安妮公主的长子,女王的外长孙。根据维基百科介绍,彼得是英国女王王位第十三顺位的继承人。

  在8月12日举行的一个签约仪式上,现场打出的标语把他称为“英国王子”。他对新华社记者说:“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把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带到伦敦。“

  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哈尔滨站的比赛13日在呼兰河口岸的湿地公园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喧嚣。志在打破主场“魔咒”的中国深圳天荣队没能如愿,头号赛手法国人菲·洽培最后只取得第五名。

  决赛举行前的一天,记者见到了53岁的洽培。当时排位赛刚结束,他也是名列第五。法国赛手看上去很不开心,不愿说话。记者问他:“在上一站法国依云的比赛中,您怎么中途消失了呢?”

  “引擎出了问题。”他回答说。

  记者接着问:“那这次比赛您准备得怎么样?这次排位赛的发挥您满意吗?”

  洽培丧气地摇了摇头,算是给了答复。

  洽培为中国深圳天荣队连续三年赢得水上F1年度总冠军。今年,他信心十足地冲击四连冠。在葡萄牙波尔蒂芒举行的首站比赛中,洽培夺冠,开局完美。随后在依云,他遇到了引擎问题,被迫中途退赛,没有拿到积分。

  依云站比赛开始前,天荣队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F1赛艇最怕不能完赛、拿不到积分。”结果他一语成谶,洽培没能完成比赛。

  F1赛艇比赛变幻莫测,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洽培已经连续三年在依云折戟沉沙。第一年是因为艇身的一颗螺丝钉出现松动,导致赛艇无法正常运转;第二年是因为油路发生问题;今年是因为引擎无法正常工作。

  和F1赛车一样,引擎对于F1赛艇也至关重要。天荣队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F1赛艇主要取决于五个元素:引擎、艇身、螺旋桨、赛手、运气。其中引擎最为重要。

  在哈尔滨站的比赛中,夺冠的瑞典队选手斯塔克驾驶的赛艇马力强劲得令人恐怖,竟然将前两站比赛的冠军洽培和卡罗拉套圈。显然,他赛艇的引擎被调试到了最佳状态。

  F1赛艇的引擎像个盒子,一个成年人可以抱在怀中。每次比赛前后,赛队的机械师都要把引擎拆散,根据赛道特点进行精心调试。除了随队的法国机械师外,天荣队还重金聘请了加拿大的一位专家。每次比赛开始前,他都会来现场调试赛艇引擎。

  “F1赛艇是各种高科技的极限较量,引擎体现的是机械动力研究的最前沿技术。”天荣体育的老板李浩杰说,“每次比赛前的引擎调试都是冒险。我们需要把引擎调试到极限运转状态,如果稍有不慎,引擎超极限运转,就会导致爆缸。有一次,我们的引擎出了问题,打开后,发现里面的部件像蜡烛一样融化了。”

  李浩杰透露,那位加拿大专家在F1赛艇界是个炙手可热的宝贝,所有的赛队都希望能得到他。“我们是用排他合同把他锁定了。否则,他早被那些财大气粗的赛队挖走了。”李浩杰说。

  遗憾的是,在天荣队最需要这位专家的时候,他却因故没能前来哈尔滨。

  在决赛前一天的排位赛中,洽培的赛艇引擎进水。赛队法国机械师连夜进行修理调试,忙活了一个晚上也没能修复,最后洽培只好用替补发动机。“替补引擎的爆发力不够啊,洽培在比赛中使不上劲。”天荣队领队陈焕明无奈地说。

  在13日晚举行的赛事晚会上,李浩杰说他自己情绪很分裂:作为天荣队的老板,他很失望,因为赛队目标是要在中国主场夺冠的,结果只取得了第五名;但作为水上F1全球推广人,他又很开心,因为本赛季竞争极为激烈,前三站比赛冠军被不同的选手夺走,为剩余三站比赛注入了很多悬念。这有利于水上F1的推广。

  李浩杰是国际摩托艇联合会F1委员会委员。自2006年创建天荣队并于随后进入这个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他发现水上F1产业大有可为,他可以像当年英国人伯尼·埃克莱斯通改造F1赛车一样来改造F1赛艇这个产业。

  这位低调儒雅的中国人正在努力成为“水上F1的伯尼”。他首先要把水上F1赛事引进到英语发达国家。过去一年内,他频繁在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之间穿梭。他说,现在基本敲定明年将在美国的迈阿密、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英国的伦敦举行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分站赛。

  为了明年伦敦的F1摩托艇赛事,彼得·菲利浦应邀来到哈尔滨呼兰河口与天荣体育公司签约。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观看水上F1的比赛,感觉非常震撼。“明年,对于伦敦的观众来说,这会是个巨大的观赛体验。”

  伦敦发展促进署亚太区总监曹杰透露,伦敦F1摩托艇比赛初步定于明年6月16日在东区的皇家码头举行。“比赛选在这个地方举行是很有寓意的。当年,清朝的茶叶运抵英国就是在这个码头卸货。”他说。

  曹杰对新华社记者说,根据他们机构的统计,伦敦自2012年举办奥运会以来,每年举办80多个国际大型赛事。他说:“自2012年奥运会至今五年,伦敦从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中收入22亿英镑。”

  精明英国人的办赛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举办比赛不是为了政绩,而是切切实实地服务市场,从中赚钱。做好市场服务,提供实实在在的内容,提高消费者的观赛体验,这是一个赛事长久发展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在呼兰河口F1摩托艇比赛掀起的刺耳喧嚣中,希望这个名叫彼得·菲利浦的特殊英国人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更深层面的思考。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