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这场战争中,我们曾拼尽全力”—菏泽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2021-01-02 19:03:35 来源: 中国山东网 作者:

  中国山东网12月31日讯 在历史上,菏泽是多灾低产、贫困落后的地方。直至1978年,仍是全国十二片低产缺粮的贫困地区之一。

  这里是山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场,山东省每3个贫困村里有2个位于菏泽,每3名贫困人口中有1名是菏泽人,贫困发生率达11.5%,贫困人口基数大,群众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

  这又是一片充满韧性的土地。千百年来,生长于斯的人们,一直与洪水、贫瘠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0世纪70年代,东明县小井镇小井村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实行分田到户、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庄,就此掀开了山东省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

  2000年以后,菏泽将扶贫开发的重点转向贫困村,将劳动力培训、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内容,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帐多,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观。

  2013年,发生了菏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做出“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的重要指示要求。

  7年来,菏泽全市干部群众铆足干劲,越是艰难越向前,反贫困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2014年至2018年累计减贫170.15万人,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决定性脱贫成就、交出了高质量脱贫答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回顾菏泽市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历程,感触深刻。是脱贫攻坚战场上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引领着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奋进,给我们提供了强大动力!

  菏泽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是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

  数着卖豆腐赚来的100多块钱,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臧庄村的臧建至今仍感觉“像做梦一样”。

  4年前的臧建还是村里有名的“懒汉”和患有癫痫病的弟弟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很拮据。本着“过一天少仨晌”想法,整天游手好闲,靠吃低保生活,有时也向乡亲们赊账,时间长了大伙都不待见他。臧庄村作为董口镇试点“一户一案”工作的第一个村庄。如何把懒汉这块硬骨头拿下,镇党委和包村人员动了一大番脑筋。经走访得知,臧建本人之前有做豆腐的手艺,不过他的加工设备闲置多年,已经不能再用了。包保人员经过多次走访,交心谈心,了解臧建的想法,激发他的动力。眼看时机成熟,臧建又承担不起买加工豆腐的新设备费用,镇里从扶贫资金里拿出1300块钱,借给臧建买专业设备。收到豆腐加工设备后,臧建高兴地给镇政府签下了脱贫保证书。如今,臧建每天起早贪黑做豆腐,豆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很多。“吃不愁,穿不愁,想吃肉就买肉,想吃香来,买香油;想穿新衣,买成品,想抽香烟来盒小名牌。小庭院,干干净,精神爽,少生病;骑电车,卖豆腐,唱小曲,把钱挣。”说到以后的打算,臧建高兴地说:“等钱多了,修缮一下院落,找个老伴做个帮手。”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际,从菏泽城乡一路走来,时时能感受到脱贫带来的类似幸福与喜悦。脱贫之路很难,因为一户有一户的难处,一人有一人的想法。菏泽始终坚持站在贫困群众的视角,倾听群众的愿望,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奋斗。

  探索实施“一户一案”,因户因人制宜,量身定做个性化帮扶方案。想就业,优先推荐安排工作;会做鞋,给买缝纫机;会做面点,配个小吃车去卖早餐......菏泽组织1267个市县部门单位与157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签订精准扶贫到村双向承诺书6304份,4.9万名干部与22万户贫困群众签订双向承诺书、填写扶贫手册,全面摸清贫困人口脱贫需求,根据帮扶需求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方案,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五年来,有187117人依靠种植脱贫,有92648人依靠养殖脱贫,有7403人靠发展旅游脱贫等......

  在这场攻坚战中,菏泽以“愚公”精神,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下足“绣花工”,拿出过硬办法,织密筑牢了精准扶贫网。

  菏泽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是紧跟时代的创新精神

  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办主任蔡维超清楚记得2015年11月23日,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他带领调研组到鄄城县董口镇代堂村进行调研。进到村民吴秀兰家院子后,他迅速对院落西侧“小窝棚”里的一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窝棚是用废旧物料搭建起来的,大约10平方米,中间有一个煤球炉子,8位老太太围坐在周围。每个人前面有一筐头发团,这是人发加工的原材料。她们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有说有笑地梳理着发团。据老太太介绍,她们手中干的活——“撕发”(对收集来的人发发团进行简单分类加工整理),一天可以收入13元,其中5角钱作为每日的“租金”交给业主,其余为个人收益,这样一月下来就能挣三四百元。

  “小窝棚”的生产形式引起了扶贫办一行人的思考,尽管从事该工作的每月收入不高,但对于许多贫困群众来说也是一笔可以补贴家用的重要收入。市扶贫办调研组同时认为“小窝棚”可能有着“大潜力”:一方面,这种加工点设置在村内村民家中,对于那些因自身或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来说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就业便利;另一方面,类似的一些手工加工业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能要求都不高,门槛较低,因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尚未接触过该工种的群众也能比较容易上手。

  菏泽市扶贫办与鄄城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交流,建议鄄城县围绕着发展手工加工生产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进行“试点”探索。“小窝棚”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带动菏泽“扶贫车间”快速铺开,群众对这种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做法非常欢迎。“我一个老年人没什么力气,可也不能闲着,要自食其力。我在车间穿穿绳打打眼,每个月能有1000多的工资,一年下来也不少哩。”牡丹区小留镇王楼村69岁贫困老人李瑞香的脸上挂满了笑意。

  目前,菏泽全市已推广建设3063个扶贫车间,带动30万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9.7万名群众稳定脱贫,菏泽市受邀参与国家和省扶贫车间标准制定。扶贫车间做法被纳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参阅精准扶贫案例,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之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菏泽市提出“将黄河滩区列为深度贫困地区、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支持,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纳,通过“就地就近筑村台”,14万滩区群众即将实现百年安居梦。在全国首绘“全市贫困人口分布地图”等三张地图,推行双向承诺机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基础。在全省率先为当年初91.4万贫困人口实行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承担部分降到5%左右,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难题得到破解。在全省首办公益博爱学校,12所养教并重的寄宿式公益博爱学校有效破解了特困儿童的教育难题。在全省首建养老周转房,2279套养老周转房集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于一体,入住贫困老人2848人,有效解决了贫困老人养老安居难题。围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探索建立了“五统一、一衔接”稳定脱贫机制模式,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创新做法在全省全国产生影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菏泽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是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菏泽一批批扶贫干部,义无反顾奔赴脱贫攻坚最前沿。他们踊跃当先锋、带好头,弯下身子,贴近泥土,倾听低处的呼唤。他们将活力注入血液,感召群众摆脱贫困。

  定陶区马集镇梁堂村支部书记车世国有一个小本本,里面详细记录着梁堂5个自然村142贫困户的详细资料,这些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现实困难、脱贫意愿一个不落地全被他记录了下来,这是他用脚步一户一户走出来,用心一点一滴镌刻的“扶贫明细”。

  村民梁世新,他本人患糖尿病,妻子身体也不好,治病花费很大,两个上学的孩子也成了家庭沉重的负担,家里入不敷出,生活困难。梁世新曾一度失去了发展的信心,消极度日。车世国屡次敲开他的家门,不断地激励他,鼓励他,终于说服他尝试养殖风险低、收入有保障的合同鸭。在车世国尽心尽力的帮助下,养鸭大棚很快见到了效益,每年收入6万余元。梁世新又成立了润富畜禽养殖服务合作社,免费为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帮助其他群众脱贫致富。梁世新常说,“是车书记的大力帮助,我才走上了致富路,现在我有能力了,也要向车书记学习,尽力帮助别人,让大家共同致富!”

  东明县长兴集乡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杨俊勇,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他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克己奉公,不图回报。在乡村道路上经常能看到的是他疲惫的身影,忙碌的脚步,布满血丝的双眼。五年来,他几乎没有过一天节假日,每天上下班两头不见太阳是家常便饭。多少次经过家门口,都没能站上一分钟,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比“大禹治水”还忙。

  穷,我们不怕;累,我们不怕;难,我们也不怕。从立下誓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那一天,菏泽干部群众的心就紧紧连在一起了。

  东明县小井镇小井村贫困老人刘玉芝和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独自生活。大冷的天呀,儿子尿了裤子,就晾在了院子里结成冰。老人以为这就是后半辈子的生活,无人依靠,凄凉无望。直到市扶贫办主任蔡维超在调研中遇到她,一双温暖的大手紧握着,为她垒墙头、修院子,米面油都送来。随行的同志偷偷把钱塞到她衣服里,“大娘,你买点想吃的,我们还会来看你。”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菏泽市坚决贯彻总书记指示要求,市委书记带头遍访贫困乡镇,县乡村书记带头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看百姓冷暖、需求、困难、愿望,一条一条记在本上,一个一个限时解决。

  这7年,菏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扭住”的嘱托,精心谋划、精准落实,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县区干部三分之一精力用于脱贫攻坚,各乡镇干部三分之二精力投入帮扶一线,全面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既提升脱贫质量又确保脱贫成色,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役。

  2014年,菏泽在全国第一个绘制了“全市贫困人口分布地图”、“全市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布地图”、“全市产业扶贫分布地图”三张扶贫地图;

  2015年,菏泽在全省第一个编制了扶贫手册;

  2016年,菏泽在国内第一个探索创办“扶贫车间”、建立“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双向承诺机制”、实施“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开展。

  2015—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连续三年在菏泽召开;

  2016年以来,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议、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议在菏泽召开。扶贫车间做法被纳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参阅的12个精准扶贫案例之一,中央办公厅《中办通报》予以印发。

  菏泽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先后获评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2019年11月17日至21日,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同志带领省脱贫攻坚第6验收组对菏泽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验收组认为,菏泽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扛起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扶贫资金资产管理规范高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和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明显,改革创新贡献了脱贫攻坚“菏泽经验”,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交出了合格的脱贫答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菏泽将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菏泽智慧、展现菏泽担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南祥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