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三年减贫118.7万人

2017-11-27 14: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蔡维超

  □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办主任 蔡维超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提出了“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明确要求。四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拧紧责任链条,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攻坚合力,强化督查问责,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2014至2016年三年减贫118.7万人,今年计划再减贫39.92万人。2016年9月,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2017年9月、11月,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先后在我市召开;2015—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连续三年在我市召开。

  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文件,制定了“1+51+3”专项实施方案,印发了28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全市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从市到乡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军令状11950份,压实了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带头研究工作、包村联户、一线调研、解决问题,形成了高位推进、持续发力的良好态势,推动所有工作为脱贫攻坚服务、所有资源向脱贫攻坚倾斜、所有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工作人员,每个成员单位均成立了专门扶贫工作办公室,每个村配备一名扶贫包村干部和扶贫联络员,截至目前,共成立市县部门兼职扶贫工作办公室731个,市、县、乡、村扶贫工作人员由1918人增加到14111人,是过去的8倍,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二、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开展“三个一”脱贫攻坚工程

  深化“一户一案”精准扶贫。围绕“六个精准”,组织1267个市县部门单位与157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签订精准扶贫到村双向承诺书6304份,4.9万名干部与46.03万贫困群众签订双向承诺书、填写扶贫手册,实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所有贫困户帮扶单位、帮扶人全覆盖,因村、因人施策。全市1828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到位,74626名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减免资助范围,91.4万贫困人口全部免费享受“特惠保险”政策。深化“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因村制宜着力扶持发展纺织、服装、板材、条柳编等劳动密集型脱贫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市县财政投入39944万元,建成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基地6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100个,惠及1440个村,扶持贫困户50470户、109501人。深化“一人一岗”就业扶贫,探索创建扶贫车间2826个,在建1486个,年底可建成使用4312个,实现有条件的村全覆盖;直接安置和带动235245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使57685名群众脱贫。同时,跨地区劳务输出贫困人口4.7万名,优先安排2.4万名贫困群众在公益岗位就业。

  三、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2014年,历时近两个月,对87项指标、1387万条数据进行了梳理标注,在全国第一个绘制了“全市贫困人口分布地图”、“全市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布地图”、“全市产业扶贫分布地图”三张扶贫地图,为“精准”挂图作战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予以刊发,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2015年,在全省第一个编制了扶贫手册,建立“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双向承诺机制”,压实了干部的帮扶责任和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责任。2016年,在国内第一个探索创办“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参与了编写全国扶贫车间工作指南和省扶贫车间标准制定工作。扶贫车间做法被纳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参阅的12个精准扶贫案例之一,中央办公厅《中办通报》予以印发。在全省率先实施“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破解“因小病致大贫,因大病再返贫”的难题。探索黄河滩区就地就近筑村台的迁建模式,通过积极争取纳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计划开工的18个村台已全部开工建设,东明县2个村台预计12月底完成村台淤筑。

  四、坚持“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引导各行各业聚焦脱贫攻坚

  持续加大专项扶贫投入,四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3.77亿元(其中省级以上19.03亿元,市县4.74亿元),整合涉农资金47.78亿元;累计投入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24280万元,发放“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16.63亿元,惠及贫困群众7.2万余名。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先后选派1576名省市县派第一书记,实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2017年4月在全省首家成立了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市级办事处,共有306家企业、500余名爱心人士捐款1.04亿元。大力开展以“企业家认领贫困村、‘两代表一委员’认领贫困户、爱心人士认领留守儿童和贫困生、志愿者认领孤寡老人”等“四认领”活动,全市发动700余家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联系帮扶592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带动贫困户12734户、27270人;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1462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4544户、27873人;发动7067名“两代表一委员”,1979个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户30008户、72667人。

  五、坚持问题导向,把督查、审计、考核贯穿于全过程,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制定《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等文件,建立市派驻县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专项督导机制,坚持开展“解剖式”明查暗访,先后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驻村帮扶、扶贫车间建设等集中专项督导与暗访检查85次,涉及1723个村、6287户贫困户,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把巡视监督、专项审计、执纪问责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475起,处理738人,党政纪处分473人。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里最新调整的“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这一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定位,强化忧患意识和问题导向,增强脱贫攻坚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以层层落实责任为重点,进一步压紧压实县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完善双向承诺机制,压实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和贫困户的主体责任。完善市级干部联系县区制度,引导各级投入更多的精力、智慧和感情抓脱贫。二是以保证贫困群众精准受益为重点,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用“绣花”功夫逐人制定帮扶方案。细化完善“1+51+3”政策体系,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特别是针对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积极探索低保、养老、教育、医疗“四位一体”的社会兜底保障机制。三是以发展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重点,指导县区建好扶贫项目库,依托我市现有的扶贫大棚基地、构树扶贫基地等优势,积极打造产业扶贫品牌;扎实抓好“一人一岗”就业扶贫,持续推动扶贫车间改造升级,擦亮菏泽“扶贫车间”品牌,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脱贫。四是以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重点,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电商、家政等免费培训,帮助群众谋思路、找门路、挖穷根,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转变观念、增强能力、树立信心,补齐“精神短板”。五是以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为重点,推进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把基础条件最薄弱、脱贫任务最艰巨的157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围绕脱贫、巩固、提升三个层面,综合施策,一体推进,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六是以加快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为重点,健全推进机制,扭住关键环节,加快建设进度,搞好滩区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七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重点,深入开展“四认领”活动,鼓励“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带头在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实施扶贫项目上发挥更大作用。做好“互联网+”社会扶贫试点工作,推动社会力量精准对接,提高社会扶贫成效。鼓励引导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扩大与青岛市扶贫协作成效,广泛凝聚脱贫攻坚整体合力。八是以强化驻村扶贫工作为重点,规范人员选派,明确工作任务,加强日常管理,严明考核激励,确保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精准、帮扶扎实、群众满意。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及扶贫包村干部和村级扶贫联络员,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九是以加强督查考核和作风建设为重点,严格执行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应退未退、应出未出、应纳未纳等情形进行严肃问责;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较真碰硬、从严从实,用作风建设成果促进各项扶贫政策举措落实;从严查处一批侵害贫困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违纪违规的基层干部,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十是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优化政策供给,着力构建统筹发展、共建共享、内外联动、市场引导、组织保障和扶贫资金持续投入的“5+1”长效机制,推动由主要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

  我们坚信,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各方力量的帮扶助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与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