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与时间赛跑的家书

2019-04-29 09:24:00 来源: 山东商报 作者:

  “收信人张现先烈士,该烈士17岁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望邮递员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收信人王明高烈士……”这是一封封特殊的信件,是一封封迟到72年的家书。收信人的特殊性注定这可能是一封封很难收到回音的信,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张景宪也要试一试。

  72年,他们以无名烈士的身份长眠在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72年太漫长,漫长到烈士的家乡名称已经变更,漫长到烈士的亲人已经相继离世。他们是谁,他们的故乡在哪……这些问题牵动着包括张景宪在内的所有当地人的心。十几年来,让烈士魂归故里成了他们的共同使命。

张景宪在擦拭陵园里的烈士墓碑

  守护烈士的村庄

  走进村子,村民们对陌生人的进入已不再感到陌生。这个村庄一眼看上去与其他村庄无异,但这里却承载着一份沉重的使命。在村子最西头,是一座烈士陵园,有136名烈士于此长眠。

  烈士陵园的门被缓缓打开,一走进去右手边就可以看到六列墓碑整整齐齐躺在红砖铺成的地面上,墓碑上没有名字,却都有统一的名字,“无名烈士”。每块墓碑上都写着烈士之前所在的部队。

  陵园占地六亩,园内规制整齐。该村村书记张景宪回忆,这里的陵园在2007年之前就是一些土坟头。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村子以前是一所战地医院的临时包扎点,这些烈士是在前线受伤后被送往医院救治,最终没能挽回生命。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只好就地掩埋。当时就在万福河畔犁了两道沟将烈士掩埋起来,其中有个副连长,村民还将自家的门板拆下来自制了一个棺材给他。一开始掩埋烈士的地方还有一块墓碑,后来墓碑被破坏了,之后这些烈士就成了无名烈士,他们是谁,他们的家在哪无人知晓。

  解放后,虽然没有墓碑,这里的村民也一直默默守护着这座陵园。村里调皮的孩子不少,但这里却从来没有被破坏过。张景宪还记得,从小母亲就嘱咐他村西头的烈士陵园千万不能去捣乱,也不能让别的小孩子去。

  在村子里,从老人到小孩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要好好守护他们。他们是为了保护我们流血牺牲,现在我们要保护好他们。

帮烈士寻找亲属的信发出去后,又被退了回来

  他们是谁,家在哪

  2007年,张景宪当选为该村的支部书记,2008年的一天,他和村里的老党员在陵园内打扫卫生。拔草期间一个老党员说道:“景宪啊,你也当过兵,上战场打过仗,看看能不能帮他们找找家,他们这些人牺牲的时候都很年轻,现在流落在外,无名无姓多可惜。”

  虽然当时是无意提起,这句话却深深触动了张景宪。他当过兵,上过战场,见过战友流血牺牲。“以前当兵打仗,前十分钟我们还在一起吃饭,十分钟过后就可能传来已经牺牲的消息,很心痛。”张景宪说,带着这样的军人情结,从那开始自己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他们找到家。

  他走访了村里很多老人,但没有人知道这些烈士具体打过哪场战役,来自哪个部队,如果能找到烈士们生前的部队,也许就能知道他们是谁,他们的家在哪。张景宪通过询问老村长,走访菏泽档案局但都没有结果。2009年,根据曾在菏泽市牡丹区党史办工作的祝厚江提供的一些史料,原来这些烈士当年参加的战役为菏考奔袭战,是为策应刘邓大军过黄河而进行的战斗。

  1947年12月28日晚,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由定陶一线向菏泽城奔袭,完成对敌包围后发起攻城战斗,第23师67团在菏泽南关冲锋时受到敌人密集火力压制,136位战士牺牲。

  有了准确的信息,2009年到2010年,张景宪开始到沂蒙老区、济南等地寻找“老八”纵队的人,终于找到一个叫赵忠泰的老人,他是第八纵队23师67团的一个副指导员,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老人提供的信息价值并不多。

  终于在2013年,张景宪找到了烈士所在的部队,部队军史馆的专家提供了一份当时牺牲烈士的花名册。张景宪还记得当时的心情,恨不得马上拿着这份花名册上的名字和地址找到烈士的家人。

  可是张景宪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写信千余封

  张景宪想通过写信的方式帮烈士们找到家,可是跨越72年的时光,这注定是一封封很难收到回音的信。这些年,他写信千余封,一次次写信寄信,可是几乎都被退了回来,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坚持。

  他介绍,当时从军史馆要的资料中有名单的一共94位,有详细家庭地址的一共86位。张景宪开始从有详细家庭地址的名单入手,一开始没以为有多难。

  第一位找到的烈士叫张文禄,地址记载的是临朐九区老庄子村,但是打了一周的电话都没有发现一个叫九区的地方。这是七十多年前的地址,找起来很难,不过最后还是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张文禄的家人。

  从2014年开始,张景宪开始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帮烈士找家,每年寄信两到四次,可是这些信因为找不到地址绝大多数都被退了回来,理由大都是查无此人和查无此地。2016年,一个邮递员打通了张景宪的电话,说找到了那名烈士的家人。原来烈士碑记载的名字为公建厚,其实是龚建厚。这些年他走了不少弯路,比如会有同音字的错误这也加大了寻找的难度。

  与时间赛跑

  张景宪说,这些年为烈士找家就是在与时间赛跑,七十多年,家人等了他们七十多年,很多家属带着遗憾离世。

  有一个烈士在参军前已经成家,但是没有后代,他离家后妻子一直在家中等候,一辈子没有改嫁。就在张景宪找到他们时,才知道这位烈士的妻子在几个月前刚刚去世,带着遗憾和对丈夫的思念离去。这件事对张景宪的触动很深,他说,每找到一位烈士,就会发现他们背后都有一个让人心酸又感人的故事。

  张景宪感觉到了强烈的紧迫感,根据推算,烈士的亲属也已经快80岁,要尽快找到他们的家人,让烈士不再孤单,让家人不再牵挂。

  为了纪念烈士,张景宪和乡亲们在烈士陵园内整理出一份花名册,花名册中是部分烈士的姓名和家庭地址,他们来自山东、湖南、江苏等11个省市,小的只有17岁,大的有三十几岁。密密麻麻的花名册里浓缩着他们这一生最辉煌的时刻。这136块无名碑下,已经确认15名烈士,还有100多名烈士未找到家人。张景宪看着一封封被退回的信,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重新起航。

  这些年,张景宪时常到烈士陵园里走一走,小心擦拭无名碑上的尘土,默默祈祷这一封封迟到的家书都能抵达,每一个忠魂都能回归故里。(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刘嵩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