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城自发的“接力赛”,迎接离家72年的英雄“回家”!

2019-04-29 09:55:00 来源: 国际在线 作者:

  “三哥,你离家72年了,今年清明节我终于知道往哪个方向祭拜你了!”

  2月20日早上七点半左右,江苏南京邮政六合区分公司雄州投递部收到一封信件,寄往六合县马镇区沟石村,收件人为“王慰华烈士”,并备注:“该烈士(20岁)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

  因地址不存在,按邮政业务处理规定,原本可做退回处理。但是该投递部内勤分拣人员惠勤在看到这封信后,深感这封信责任重大,立刻拍照发到了工作群中寻求线索。

  投递业务检查管理员孙祝安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在看到这封信后立即在朋友圈发出“英雄埋骨他乡,今天请烈士回家!帮忙转发,功德无量!”的求助帖,没过多久,老孙朋友圈里的南京邮政全体员工都立刻自发转发了这个求助帖,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注,纷纷在朋友圈和各种论坛上转发,也引起了南京公安部门的重视。

  一场自发的寻人“接力赛”迅速席卷南京全城。

  与此同时,孙祝安在《六合县志》中查找无果。

  孙祝安随后拨打信件上寄信人的电话,接电话的人名叫张景宪,是山东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

  “王慰华烈士在菏考奔袭战中牺牲,当时他只有20岁。”张景宪说,自己所工作的烈士陵园,当时是一个临时战地医院,因为战斗很惨烈,牺牲的人都是就地埋葬,连墓碑都找不到。“10年前,我开始帮馆里的烈士寻亲,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地名更改,一些史料照片上的字迹模糊,寻亲工作十分艰难。2013年,我在一个部队军史馆发现了王慰华的籍贯是六合。这几年多方寻找,终于查到具体地址。”于是他抱着一丝希望寄出了这封信。

  了解了相关事迹后,更加坚定了孙祝安帮英雄“回家”的决心。当天下午,孙祝安与马鞍派出所马集社区民警朱烈松一起,来到与信上地址最为契合的六合区马鞍街道尖山村沟石组,这个组只有22户,经过走访排查并没有王姓住户。

  而此时一名石姓村民提出自己的婶婶叫王慰华,是二伯石华义的遗孀,而石华义是解放后被追封为烈士,有烈士证,但是经考证,烈士石华义于1945年牺牲,生前隶属于二师四旅十一团,与菏泽烈士陵园提供的王慰华烈士牺牲于1947年、生前编于华野八纵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二营五连的信息不符,并且张景宪强调王慰华烈士是本人,并非遗孀。

  21日一大早,马集社区有人提供可靠线索,该烈士应该是“王殿华”而非“王慰华”,孙祝安与马集社区民警田超、朱烈松立即走访考证。

  提供线索的人叫王长春,是王殿华的侄孙,他说:“我之所以知道这些事,是因为我的爷爷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三爷爷王殿华,三爷爷是1947年入伍,离开家时20岁,参加了菏泽战役,没过几个月就牺牲了,前方战场的人带回了消息,而尸骨在哪一直不知道。”

  孙祝安立即打电话联系张景宪,翻看原始材料是否可能是“王殿华”,张景宪在翻看原始档案后反馈确实可能是“殿”,因历史久远,纸质档案已经模糊不清。

  南京公安部门迅速联系档案管理部门,考证马集以前是否叫“马镇区”,档案部门反馈,多年前,六合曾经隶属安徽,另外一位同志陈彬的档案中有写道“1941年在安徽省六合县任中共马镇区区委委员”,与烈士当年提供给部队的地址信息一致,而“沟石村”这个地名在1940年左右是老百姓口中的“狗屎庄”,这一说法也经过村中多个老人的验证。

  王长春拿出家里1999年编的族谱,上面清晰列着“殿华公”。王殿华家中兄弟姐妹八人,唯一在世的八妹王殿珍已经86岁了,至今回想72年前三哥离开家的场景就只有母亲的哭泣和三哥背着行军包离开的背影。因当时大哥已婚,二哥也订婚了,只有三哥代表家族上了战场,没想到1947年入伍,1948年春节就收到了牺牲的消息。

  孙祝安在现场多家媒体和公安部门的见证下,郑重地把信件交到了王殿珍和王长春的手上,哽咽着说:“作为一名邮政人,一封信、一颗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现在烈士找到家了,我把这封信交给你们!”

  王殿珍老人抚摸着信件老泪纵横:“三哥,你离家72年了,今年清明节我终于知道往哪个方向祭拜你了!”

  六合邮政党总支第一时间与张景宪取得了联系,告知他已经找到了烈士家属,感谢他为这么多埋骨他乡的烈士所做的一切。同时表示,以后如果还有南京籍烈士寻家需要邮政帮助的,我们一定义不容辞。

责任编辑:刘嵩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