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人:烈士”!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帮江苏籍烈士回家

2019-04-29 09:50:00 来源: 扬子晚报网 作者:

  原标题:“收信人:烈士”!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帮江苏籍烈士回家

  2月20日,一封寻找烈士的信件在不少南京市民的朋友圈刷屏“炸了锅”。该信件信封上内容惊人:烈士王慰华(20岁)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希望邮递员同志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王慰华现在埋葬在菏泽张和庄烈士陵园,72年了,他还能回家吗?今天有好消息传来...

  对话寄信人:

  为136位无名烈士寻亲已11年

  为此记者根据信件上的电话,向山东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张景宪求证。

  张景宪表示,这些烈士的信息他获知的也不是太详实,获取的渠道主要来自于军事博物馆和山东干休所等。从2008年开始,他的愿望是下半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让136位无名烈士回家。11年来,他总共给各地的烈士寄出接近上千封信件,平均每个烈士90封左右,这么多年来,几经艰难,如今已寻找到13位烈士的后人。而信件发出去因地址不详被退回来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那些年信发出去,像石沉大海般没音讯,有时很沮丧。”张景宪说,但作为一名服役多年的的老兵,对无名英雄有特别的情愫,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如今媒体传播方式多元化,大家积极帮忙寻找,我感到心里很暖。”

  朋友圈刷屏

  很多热心网友提供线索

  好消息!

  “刷屏”烈士的亲属已基本确认

  最小的妹妹仍健在,今年86岁了

  记者与发出该条求助信息的六合邮政局投递部投递员孙祝安取得联系,孙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收到信件后,一直在按照地址寻找,这几天正协同六合区多个部门做这件事,希望能找到这位烈士的家人,让烈士回家。

  投递员寻求帮助

  记者从六合区公安局获悉,与信上地址最为契合的地址是现在的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尖山村一处叫沟石组的地方,但是这个组只有22户,并没有一家姓王,民警正一户户走访中。另外根据线索,仪征也有个叫马集的地方,解放前叫马家集,曾经属于六合,也可能是目的地之一。

  2月21日下午1点前后,记者从六合公安分局马鞍派出所获悉,目前已基本确认烈士名叫王殿华,是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马集社区街东人(原名狗屎庄),兄弟姐妹共8人,其二嫂汤文琴90岁、最小的妹妹王殿珍86岁目前均在世。

  所长田超告诉记者,上午他已经去王家探访过,见到了汤文琴和王殿珍。两位老人介绍,王殿华在家中排行老三。“1947年5月左右参军,离家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老人说,当时老二王殿才已经订婚,因此家里决定让20岁的王殿华参军。”但当年年底时,战友带口信说王殿华在山东打仗牺牲了。建国后,王殿华的二哥王殿才还曾到山东寻找过,但没有结果。

  90岁的汤文琴。

  在王家,还保存有一张1999年的“遗纸”。这是1999年王殿才去世时,家人以六合马集当地风俗,在“六七”写这样一张纸:家中建在的人写在一边,家中去世的人写在另一边。这张“遗纸”上,左下角为“先叔考 殿华公”就是指“王殿华”。

  田超 供图

  扬子“烈士寻亲团”在行动

  此外,本次除了寻找王殿华烈士的亲属,张和庄烈士陵园同时还给其他三位江苏籍烈士亲属寄出信件,他们分别是寄往泰州城区城里的王兆荣烈士、寄往淮阴县四红区大寺后村的张现先烈士和寄往涉阳县城区杏村的于彬常烈士。

  三位江苏籍的烈士地址分别是:

  寄:江苏省泰州城区城里

  收信人:王兆荣 烈士

  注:该烈士(21岁)于1947年12月牲于菏泽战役

  

  寄:江苏省淮阴县四红区大寺后村

  收信人:张现先 烈士

  注:该烈士(17岁)于1947年12月牲于菏泽战役

  

  寄:江苏省涉阳县城区杏村

  收信人:于彬常 烈士

  注:该烈士(25岁)于1947年12月牲于菏泽战役

  

  以上地址均由张和庄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张景宪根据档案馆考证提供,均为过去地名。

  记者多方探寻

  未找到张现先烈士亲属

  记者21日上午向淮安市民政局与淮阴区民政局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四红区大寺后村这一地名。记者随后又与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得到的答复也是如此,根本无法查找张现先烈士的信息。但是他们都向记者提供一信息:张现先烈士当初所留的地址有可能是现在的宿迁市泗洪县,因为此前宿迁市隶属于淮阴市。

  既然这封信是邮寄到淮阴县的,那么信件现在何处?记者从淮阴区邮局市场处了解到,邮寄给张现先烈士的信件已于20日下午到达淮阴区,投递人员根据信封上的地址“四红”发音以及“淮阴”的名称变更历史,已将信件转至宿迁市泗洪县邮政局。

  那么泗洪能找到这位烈士的亲属吗?

  “可以很明确地说,泗洪县老地名没有‘大寺后村’这个村,现在也没有这个名字。”21日上午,泗洪县民政局地名办主任杨以银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杨以银在地名办工作了38年,一直从事地名工作,据他介绍,不仅泗洪没有“大寺后村”这个村名,而且泗洪历史上也没有叫过“四红区”。根据民政局优抚安置科提供的“烈士英名录”,杨主任在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查找后,也没有找到“张现先”这个名字。

  网友纷纷表示看哭了

  

  本报希望知情人士来电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尽早帮助英烈“回家”。扬子晚报热线电话是025-57124541 ,值班记者手机为13985797077。

责任编辑:刘嵩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