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焦点图片 > 房产

部分城市房价现松动 分析称大涨大跌论调均不靠谱

2014-06-09 14:34:00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罗兰
一直炙手可热的中国楼市近来显出降温、调整的迹象。统计显示,目前部分城市房价开始松动、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销售额下降、土地交易减少……对于后市走向,市场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房地产拐点已出现,房价将不断下跌。也有观点分析,城镇化建设方兴未艾,市场刚需依然强劲,房价继续上涨。有关专家指出,房价大涨大跌都不太可能,未来整体趋于平稳,将呈窄幅波动。

      一直炙手可热的中国楼市近来显出降温、调整的迹象。统计显示,目前部分城市房价开始松动、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销售额下降、土地交易减少……对于后市走向,市场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房地产拐点已出现,房价将不断下跌。也有观点分析,城镇化建设方兴未艾,市场刚需依然强劲,房价继续上涨。有关专家指出,房价大涨大跌都不太可能,未来整体趋于平稳,将呈窄幅波动。

      市场趋冷刚需仍旺

      相比过去,大多数城市房价涨幅收窄,同时,停涨城市数量在增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情况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在连续数月的涨幅收窄后再次呈现向下的调整趋势。环比上月,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出现上涨的城市数量降低至44个。停涨城市数量较3月的14个几乎增加了一倍,创近18个月以来的新高。

      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环比价格上涨指数也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另有统计显示,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跌至近一年来新低。去年呈现出高增长态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也同比下降。

      虽然房地产市场趋冷,但刚性需求仍旺盛。据报道,在许多城市,特别是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楼盘销售现场,了解情况的购房者依然很多,大多数是解决首次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顾客。他们普遍在观望,希望房价进一步下跌。

      “在信贷收紧、资金压力、自住房供应等多方因素的冲击下,供需双方的市场预判已经出现转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多,供需格局悄然生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整体将呈窄幅波动

      房价涨幅持续收窄令市场普遍判断楼市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调整过后的房价走向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目前,市场预期已出现扭转,未来变局很可能是房价不断下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及每年新增的住房数量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过剩。

      反对声音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刚需依然存在。未来经济发展还离不开房地产业,通胀预期,建材和地价上涨等因素叠加,都会催高房价。长期看,房价仍有稳定的上升空间,不会出现暴跌。

      有分析指出,如果房价大幅下跌会引发连锁不良反应。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房地产市场遇冷,钢铁、水泥、化工等上游行业将承压,家电、家具、装潢材料等下游行业也将萎靡。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指出,如果房价一次性下跌40%-60%的水平,那将发生金融危机。

      还有观点认为,未来房价大涨大跌都不太可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今年的房地产政策走势仍将以稳定为主。“未来可预测的是,市场窄幅波动,不会出现所谓的崩盘和断崖式下跌。”秦虹说。

      “现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后市很难判断。市场在观望,不同利益群体持不同观点。地产商希望房价继续上涨,刚需群体希望大跌,政府希望房价平稳,我判断会有调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房价大涨空间已不多,过去10年已翻了10番。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人多,对住房需求仍然旺盛,而三、四线城市供应过大,房价大涨条件不再具备。

      盖楼必赚时代终结

      随着楼市进入调整期,房价逐渐趋于平稳,开发商盖楼必赚钱的时代开始终结。牛犁说,房地产市场经过适度调整后,中小地产商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过去市场好时,房子有多少卖多少;现在市场预期变了,房子盖到一半时有可能卖不出去。资金实力强的开发商能挺住,实力差的如果续不上资金将很麻烦。

      市场预计,2014年,房地产行业各项成本上升,毛利普遍下降。金地集团称,眼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土地价格

      再创新高,保障房和安居房分流市场需求,房地产市场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分析说,在楼市告别高速增长的阶段之后,企业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轮调整和企业倒闭。但这反而是市场回归理性和健康的表现。

      “让房地产市场趋于正常化,行业利润回归正常区间,对资金有挤出效应,有利于中国经济再平衡和推动结构性改革。”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记者 罗兰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