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银行

许锡龙:金融支持扶贫的创新实践

2013-09-03 20:26:00 作者:许锡龙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甘肃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为此,农行甘肃分行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有效破解金融支持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农行甘肃省分行行长 许锡龙

      甘肃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1年,国家确认甘肃省贫困人口为722万人,占全国扶贫对象的5.9%,规模居全国第7位,贫困发生率居全国第2位。面对严峻的扶贫开发形势,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并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有所作为,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平台、抓手和机制。为此,农行甘肃分行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有效破解金融支持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双联惠农贷款:输血又造血

      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缺乏发展资金,是多年制约农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贷款难,关键是农民很难提供有效担保,金融机构担忧风险控制。贷款贵,最直接的表现是农村贷款利率远高于城市,农民利息负担重。

      甘肃是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就有2000万。一方面,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大多数很难被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支持范围。另一方面,由于县域及以下金融机构少,农民不仅难以获得贷款。两方面情况交织在一起,使得农民贷款问题上“雪上加霜”。

      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2012年2月,甘肃省委提出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下简称“双联”行动)。这项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行动,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单位联系所有贫困村,干部联系所有贫困户,加快贫困区域脱贫致富步伐。农行甘肃分行与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创新推出了“双联惠农贷款”专属产品。从2012年9月起,农行甘肃分行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共投入300亿元,支持甘肃省58个贫困县的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双联惠农贷款”则兼具“输血”和“造血”两方面功能———5年投放300亿元贷款,是帮助农民“造血”;贷款执行基准利率,财政全额全程贴息,则是为“三农”“输血”。甘肃省财政按基准利率6%全额贴息,每年60亿元贷款,5年就要贴息18亿元。两笔加起来,相当于给农民让利近30亿元。至2013年7月末,农行甘肃分行已给农户发放“双联惠农贷款”7.2万户、49亿元。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办法,是商业性扶贫开发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金穗惠农通工程:零距离服务“三农”

      为弥补农村网点少、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农行甘肃分行进一步深化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完善运作模式,在调整优化物理网点布局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电子渠道、流动服务、委托代理等渠道,做好新农合、新农保代理工作,优先选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乡村卫生室(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及电信网点、乡村商品销售点设立惠农服务点,着力建设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以电子渠道为手段,以农行核心业务系统为平台,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惠农金融服务网络,并不断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通过大力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近两年,农行甘肃分行已在省内建成惠农金融服务点1.1万个,布放ATM、POS、转账电话等自助机具2.39万台,能够为全省70%的行政村、90%的农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银行账户查询、转账、小额取现、自助循环贷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特别是农行甘肃分行与甘肃省卫生厅联合创新推出了“金穗惠农新农合联名卡”。这是一张向参合农户发放的、集磁条卡与IC芯片卡功能为一体的惠农卡,具有识别参合农户身份、新农合省内异地实时结算以及助农取款等金融服务功能。目前,已发卡415.4万张,覆盖全省90%的参合农户,使甘肃农民率先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先看病、后付费”,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是农行积极践行服务“三农”社会责任、努力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的一项实际行动,也是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农行得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农行搭建的金融服务网络,政府惠农政策一步到位,既赢得了民心,又节约了经费投入;农民在获得惠农、强农政策扶持的同时,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农行既拓展了服务渠道、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农金融辅导员制度:扶贫更扶“智”

      受各种因素和条件制约,甘肃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金融知识了解很少,对金融产品与服务运用不足,对现代化农牧业专业技术和生产管理知之有限。知识和能力不足,也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经济的瓶颈之一。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金融支持扶贫攻坚的实践中,农行甘肃分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在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发挥扶“智”作用,从2013年8月份起,农行甘肃分行建立“三农”金融辅导员制度,开展“三农”金融辅导工作。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生产经营技术、基础金融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致富案例。通过宣传辅导,为农民提供智力支持。从宏观层面,培育广大农民的金融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教育和引导农民重合同、守信用,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金融生态;从微观层面,通过送知识上门,帮助贫困农户寻找致富路径、发展富民产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技能,不仅让农民能贷款、贷到款,更要让农民会用款、还起款。

      目前,“三农”金融辅导工作主要依靠农行甘肃分行省市县三级行现有“三农”业务人力资源,并根据各县实际情况,从全省“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双联惠农贷款担保调查团队成员、团省委推荐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农行惠农金融服务点商户中选请部分有爱心、有热情、了解金融知识的外部人员担任社会辅导员,协助农行开展辅导工作。借助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等载体,利用外界组织的座谈汇报、专题会议等渠道开展。辅导工作将全面覆盖甘肃省58个贫困县已发放或准备发放双联贷款的村、已建成的信用村、已建成惠农服务点的村、农行“双联”帮扶点,以及与农行有信贷关系的龙头企业、涉农产业园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并逐步扩大覆盖面。通过开展辅导,既融资又融“智”,为甘肃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金融时报)

初审编辑:张蕾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