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涛在自家养牛场与“第一书记”和村支书介绍近况
农村留守妇女正在做食用菌基础材料
三位“第一书记”与食用菌种植户车业华进行交流
蔬菜大棚基地,年底就可以产出第一批蔬菜
大众网菏泽11月28日讯(记者 钟博陵)先看一组数据:60个种植大棚、186头肉牛、12000只鸭子、216亩山药、回收秸秆400元每亩,3个农村合作社……这是郓城县郭屯镇车楼村目前的村情,而在以前这些都还是“零”,与此同时,盐厂村、褚垓村也都变了样。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选派的三位“第一书记”于宏文、吴兴怀、孙承运来帮扶村八个月后的成果,“专家书记”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一步步将帮包村打造成农业循环经济高地。
“三顾茅庐”,用诚意打消村民规模农业疑虑
“广袤的土地,没有几个人影。”这是吴兴怀来到车楼村的第一印象。看着广袤的田地,吴兴怀暗自庆幸,这可是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的有利条件,作为学农出身的他们,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可经过调查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谁来种?虽然车楼村有着3200多位村民,但大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尽是妇女、小孩、老人,而仅剩的青壮年无一例外,都不愿意尝试。
吴兴怀瞬间感受到了压力,开始有了伴着虫鸣的失眠夜晚。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吴兴怀集结起20多个有想法的村民,前往泰安宁阳县实地考察当地的种植养殖户。看着村民一个个惊叹于规模农业带来的可观效益后,吴兴怀暗自窃喜。
回到村后,半数村民依旧疑虑重重,觉得自己能力达不到。随后,吴兴怀找到一同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选派到郭屯镇的“第一书记”于宏文和孙承运,经商量决定,三人一同给村民做家访。尽管如此,许多村民对于外来的书记还是有些陌生,认为资金、技术等是硬条件,很难想象。
最后,吴兴怀亮出了杀手锏,他从省城请来了数位农业专家到车楼村,并承诺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和争取政策扶植资金,之后还组织人员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进行了学习。
经过数次思想工作,村民终于被折服。“这些书记们,实在太真诚了,多次找我们谈话,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现任车楼村种植合作社社长车业华兴奋地说道。就这样,村民们都被吴兴怀的真诚打动,同意投资规模农业。
“掉8斤肉”,用汗水绘制村民脱贫致富蓝图
“我得充分了解村民各自的特点,根据村情,发展哪几项农业最为合适。”吴兴怀说,踏出去第一步后,立即对前期调查发现的农村土地不集中问题进行处理,流转200多亩地,这样一来,规模化种植有了基本保证。
吴兴怀首先帮助已小面积种植食用菌的村民车业华进行扩大规模,投资150万建立25个大棚,号召22户村民加入新成立的合作社,同时解决了村里12个留守妇女岗位。目前食用菌合作社已经收回了成本,20天后的下一批次将实现收益,纯利润不少于30万。
在张罗着发展规模农业大户的同时,吴兴怀还坚持对村民做家访。有一次家访时,吴兴怀得知有个叫马海涛的村民开了饭店,且牛肉很好卖,吴兴怀便向其推荐养殖肉牛,几番探讨后,马海涛开始行动,并于4月份投资30多万购得第一批186头肉牛进行养殖。看着养牛场顺利发展,马海涛打算明年3月份将增加到600头。
发展规模农业,有风险且投资大,村民口袋毕竟没那么饱满,吴兴怀又犯难了。刚把褚垓村路灯安装完的于宏文便给吴兴怀屡屡思路,为何不大力推广投资低收益高的山药种植项目呢?随后216亩山药种植地逐渐成形。就在记者采访时,村民还在农田收获成果,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山药一亩地能产2000斤左右,因为规模种植,销路好,4元一斤,收益相当可观。当然,为了使农作物有足够的灌溉用水,吴兴怀还组织人员开挖了46口100多米深的机井。“孙承运在盐厂村电网改造方面很有经验,车楼村下一步准备实施,就让他来当工程师。”谈起农村水电问题,吴兴怀咧开嘴笑着说。
有了前面几个大户的尝试,车楼村的养鸭厂、养鸡厂等项目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外拿着6000元工资的樊照店看到家乡的大好形势后,赶紧辞职回到家乡准备创业,吴兴怀见势,便和车楼村村支书车汉着一同来到樊照店家,进行座谈。如今投资60万的2个特大号蔬菜大棚正在建设。
其实,最让吴兴怀煎熬的是在大力推广规模农业的同时,还要为村里硬化道路项目进行四处筹钱。车楼村村支书车汉着说,刚开始推广规模农业那会,种植养殖户没有任何经验,只要遇到情况就找他寻求帮助。他就实地查看和分析,必要时求助于宏文和孙承运或邀请济南专家进行诊断解决。同时,为了不让村民掏钱修路,吴兴怀四处找关系筹钱,风来雨去。
车汉着说,最心疼的是,为了让路修的质量好,他一直盯着修建,饿了就吃点饼干充饥。即便如此忙碌,吴兴怀还是经常走进农家小院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情况,目前已经对50%多的村民进行过家访,所以村民们都亲切的叫他“老吴”。
如今,车楼村凭借着这位“空降”的“专家书记”,绘制出一连串数据。当然,还有一个数据,那就是本来就消瘦的吴兴怀2个月掉了8斤肉。
“承接地气”,用技术打造农业循环经济高地
在此次采访中,记者实地走访了许多种植养殖基地。在养牛场采访时发现,肉牛所用的饲料跟一般市面上的有所不同,呈青色。见记者疑惑,吴兴怀解释道,这种饲料称为青储饲料,是以每亩地300多元价格回收的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再添加泛青的农作物打碎调制而成,营养价值很是可观,这就是我们的专业优势,模式很自然的应用起来。
一旁的养牛场老板马海涛笑着说:“以前我们都是将秸秆焚烧,现在回收起来作饲料,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相当于农民每亩地白捡300多元,变废为宝啊。”
吴兴怀又指着牛场对面大片的蔬菜大棚说道,当初种植场和养殖场的位置是精心规划过的,肉牛每天产生的大量粪便将运往这些蔬菜大棚里当做天然有机肥,相当于从土里来再回归土里。
就在记者惊叹这个完美的农业发展生态链时,吴兴怀开始向记者展示自己规划已久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蓝图。他告诉记者,目前车楼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打破以往的农业发展架构,许多产生的废物都没法消化,甚至弄不好造成污染。意识到了这一点后,立马张罗着建立沼气池,将禽类的粪便以及生产食用菌的废料等衍生物作为原料,产生出的沼气还是清洁能源。这样一来,不论蔬菜还是家禽类都是绿色环保产品。
吴兴怀说,这些优质绿色环保产品必须要开拓一个独有的市场,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现在已经着手建立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办一个企业,将对自产蔬菜进行的包装,这样利润进一步提高。同时,下一步还将对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对质量和品质都进行严格的规范,做出一条严格的绿色环保农产品生产链。
这位昔日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如今在田埂上规划着蓝图,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带领着村民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