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新闻

葛江:一句"你该有个家了",从此我又有了父亲

2014-06-13 22:49:00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作者:武霈
“‘你该有个家了’,听到叔叔的这句话,我便认定他是我的第二个父亲,从此我又有了父亲。”这是在菏泽打拼的山西青年葛江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他的“父亲”返回山西收麦子时,他才悄然吐露出自己的心声。

    资料图

     

      大众网菏泽6月13日讯(记者 武霈)“‘你该有个家了’,听到叔叔的这句话,我便认定他是我的第二个父亲,从此我又有了父亲。”这是在菏泽打拼的山西青年葛江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他的“父亲”返回山西收麦子时,他才悄然吐露出自己的心声。

     

      自幼孤苦 姑父给了他父爱

     

      葛江口中的“叔叔”其实是他的姑父。今年31岁的葛江来自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4年前他的姑父余花在菏泽开了一家山西面馆,今年,他也跟随着姑父的脚步来到了菏泽,因为菏泽有“父爱”。

     

      1986年,年仅3岁的葛江便失去了父亲,随后母亲改嫁,他便成了孤儿,跟随爷爷奶奶长大。3年后,他年仅23岁的姑父余花走进了他的世界,为他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葛江的父亲是家里的唯一男丁,父亲去世后,家境衰落,吃饭都成问题,上学更是困难。余花娶了葛江的姑姑后,便与葛江比邻而居,方便照顾老人和葛江,家里的麦子、老人的身体、葛江的学费,都被余花的一双肩膀扛了起来,这一扛,便是25年。

     

      “记得上学的时候,因为下雨,同学们都待在教室等父母来送雨伞。因为我是孤儿,有的同学嘲笑我,骂我是野孩子,看着别人都有爸爸妈妈,我心里特别心酸。”葛江哽咽道,“这时候,叔叔(姑父)来了,冒着大雨,原来因为要照顾我常年偏瘫的爷爷而来迟了,当时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同样辛酸的遭遇 造成同样沉默的两个男人

     

      葛江告诉记者,他的姑父余花是安徽亳州人,16岁时因为灾荒随家人流落到山西,23岁那年走进葛家,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便重叠了。

     

      为了两个家庭,4个老人和3个孩子,老实本分的余花从种小麦玉米到栽种果树再到收购药材,最后开面馆,他几经波折,撑起了这个家,同时也造就了他沉默严肃的性格。与余花的辛酸相似的是,原本身世就可怜的葛江又遭遇了一次婚姻的打击,于是坎坷的两个人便同样的沉默寡言。

     

      2006年,葛江遇到了一个甚是投缘的女孩,半年不到,两人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女孩一直在欺骗他,女孩已经结婚了,还有一个孩子,于是,矛盾便产生了。先是冷战、分居,到后来两人分别外出打工,双方逐渐失去了联系。三年后,当葛江再次找到这个女孩时,她又嫁人了,心灰意冷的葛江便远离家乡,四处漂泊。

     

      “父亲”是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在外漂泊的日子并不好过,葛江曾想过回家,余花也曾多次想喊孩子回来,奈何同样倔强的两个人,便让这次相聚搁浅了,直到2014年。

     

      葛江告诉记者,今年过年的时候,余花对他说:“都31岁了,你该有个家了,回来吧。”“当时,我心里百般滋味,有无数话想说,但哽咽在心头,我只知道,我又有了父亲,他就是我的第二个父亲。”葛江抹了抹眼睛。

     

      现在处于麦收时节,余花返回山西收麦子,当余花离开后,葛江才突然醒悟,家里近60亩小麦这25年来全是姑父一个人在张罗,想到身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叔叔,想到“父亲”逐渐佝偻的背影,想到一直盼望自己回来的呼唤声,他才明白:“父亲”是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责任编辑:李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