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当主角,自编、自导、自演;百姓是观众,乐娱、乐教、乐在其中。近年来,定陶区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扶持农村文艺队伍发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全区共拥有920余支文艺队伍,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200余场。
文化广场“遍地开花”
近年来,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为了让群众都能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定陶区积极为群众搭建平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真正让群众文化活动“浸乡村”“入民心”。
4年前的马集镇李君辑村,还是个夜晚“只听虫鸣,不闻人声”的小村子。近年来,在区镇村三级的支持下,李君辑村也建起了自己的文化小广场,成立了自己的广场舞队。现在的李君辑村,夜晚和城里一样热闹。
“这几年,定陶的群众文化工作可以说搞的风生水起,群众参与的热情也是空前的高涨,文艺队伍也从最初的百十支发展到目前的近千支,村级文化广场也从无到有,现在全区367个行政村、一半以上的自然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广场,农民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谈起近几年的变化,区文化馆馆长潘东升感触颇深。
广场舞舞出“和谐民风”
“闺女们,都出来跳舞了。”每天晚上7点,黄店镇黄南村天天乐舞蹈团54岁的团长雷中翠就会在微信群里哟呵,现在舞蹈团已经有42名团员。“跳罢舞休息的时候,大家坐一块聊天,原来不搭腔的也搭腔,闹别扭的也和好了。现在个个都争着比孝顺,比团结,不孝顺、不团结都不好意思跟着跳。”
据了解,黄南村秧歌队是定陶区最早的一支农村秧歌队,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更名为黄南天天乐舞蹈团,在舞蹈团的带动影响下,黄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和谐村,1100多人的村子,从来没有打架斗殴、吵架拌嘴的。
“以前村里妇女在家没事时,打麻将、啦闲呱、啜大空的多,现在有空就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通过一块参加活动,邻里关系不好的也变好的,以前不说话也开始说话了,大家也更团结了。”黄南村支部书记王西安告诉记者。
争做乡村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为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定陶区引导各镇街组建了自己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都是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活动在基层群众中的文艺骨干,个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们走街串巷开展义务培训、文艺演出;他们自编自演,将党的政策、环境保护、孝老爱亲、民风和谐等融入演出,教育他人;他们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感化他人,倡导文明新风。
“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更注重文化的教化和引领作用,通过不断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达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目的。”定陶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宋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