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集团董事长雷瑟夫博士
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迎来荣耀,巴伐利亚州的制造业因宝马汽车而熠熠生辉。零上3度的气温和飘洒的白雪不会消减热情,慕尼黑总部显眼的标致辉映在蓝天里。
这是宝马集团史上最成功的一年,即便面对欧洲经济的低迷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的放缓,雷瑟夫董事长丝毫不掩饰他的喜悦,在面对媒体时,他有理由相信2013年“全球销量的继续增长,并期待再次创造新的销售纪录。”
喜悦背后的新征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2012年宝马集团全球的汽车销量为184万5186辆,同比增长10.6%,收入较上一年增长11.7%,达768.48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但在雷瑟夫眼中,“销量并不是全部”,落实宝马在2007年制定的“NO1”战略,才是他的目标,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胜利。
销售有增长、利润提升、还要有塑造未来的信心,以及在新技术领域抢占制高点,这样看来,雷瑟夫更强调“全局观”。
“欧洲市场的低迷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在宝马集团首席财务官弗雷德里奇·艾希纳看来,在亚洲的放缓和北美的稳定,将是今年的大趋势。
据了解,2012年,宝马在欧洲的市场销量为86万5417辆,同比增长0.8%,相比有些企业,还是稳住了局面;而在美洲市场的销量为42万5382辆,同比增长11.8%,依旧延续了市场的稳定性。
谈及2013年的愿景,艾希纳显得更为谨慎,“宝马有信心在2013年依然保持豪华车品牌的领先地位”,至于他最关心的利润率,“保持在8-10%”之间。
其实,宝马已经放眼到2016年,希望届时在全球的销量达到200万辆,从2012年取得的业绩来看,这个目标显得切实而谨慎。
宝马集团预计今年销量会进一步增长。雷瑟夫表示:“尽管今年很多区域市场的经济环境仍会充满挑战,宝马集团已准备好迎接未来技术挑战,并为进一步的销量和利润增长奠定基础。”
中国本土化战略仍将深入
2012年德国宝马汽车集团在华汽车销量首次超过30万大关,达到32万7341辆,同比增长40.1%,全球市场增幅第一。
取得耀眼成绩的同时,宝马仍能较为冷静地思考。“销量已然落后于奥迪”,即便增速已经超过了奥迪,成为中国豪华车的领头羊,已然是宝马的目标。
与此同时,包括雷瑟夫、艾希纳和宝马集团董事罗伯森在内的高管们,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将会增速放缓,很有可能只能维持百分之十几的增速。
不过令他们欣喜的是,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产能正在逐步爬升,今年位于沈阳的两座工厂,产能将达到35万辆,不再成为影响宝马在华发展的掣肘。“目前来看,后续车型尚不得而知”,当3系、5系和X1陆续国产后,在国内SUV销售火爆的大背景下,国产宝马X3最为引人关注。
试想,当Q5、GLK都已实现国产化后,宝马想要在未来几年内赶超奥迪,并拉大与奔驰的距离,少不了国产X3在销量上的强力支撑,即便高管们对具体车型仍旧三缄其口,想必落实的步伐已经开动。
按照宝马全球目前120%的产能利用率,宝马2013年产能在42万辆左右,宝马在2013年依然还是有增长30% 的能力。
对于中国媒体最为关注的“新的管理团队”,宝马的高管们也明确表示:“目前的情况是,接替史登科、戴雷、陆毅的人员都已经到位,中国的基本战略不会有任何变化,将会继续深入本土化。”
电动车 金融 二手车磨砺中的三叉戟
宝马的执行策略,既要按部就班,又要有理有据。
从全球层面来看,2012年,宝马的金融服务业务继续良好表现。收入增长11.7%,达195.50亿欧元(2011年:175.10亿欧元)。税前利润达15.61亿欧元(2011年:17.90亿欧/-12.8%),而业务收入减少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前一年的数字很高--2011年,金融服务部门通过减少对资产残值和坏账风险的计提而获得4.39亿欧元的一次性收入。2012年,车辆租赁合同到期获得1.24亿欧元的额外收入。
在中国,二手车业务,汽车金融,将会是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中国的宝马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0万辆,初步具备了拓展二手车业务的基础。而汽车金融也逐步走上正轨,这将对宝马的经销商和宝马本身带来更为强大的业务支撑。
此外,作为抢占新能源汽车利器,宝马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战略--i品牌电动车,也要在今年持续推进。据了解,此次宝马年会,大部分内容都与i品牌有关,而在今年的秋天,i3产品将会逐步在几个重要的市场开放给媒体试驾,其中也包括中国。
“目前i3的基本续航能力已经达到150公里,如果在后备箱加装续航装置,那么续航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宝马相关人士表示。
就在前年的7月份,宝马在法兰克福汽车展览馆11展厅正式对外发布i系列车型的两款新车:i3和i8,当时便宣布,i3车型最快将在2013年底上市。
此后,罗伯森也曾透露,2014年上半年,宝马计划在2014年将i3引入中国。“宝马i系列产品的亮相,标志这公司对绿色动力和科技的又一次创新探索和尝试。” 雷瑟夫当初的承诺依旧犹言在耳。
(责任编辑:杨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