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交通陋习,让出行更安全更顺畅
——写在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这一天,公安部交管局联合众多媒体发起的“我眼中的10大交通陋习”网络调查活动告一段落。随意变车道、开车打手机……人们在参与调查中也在反思:令人厌恶的交通陋习,自己是不是也有过?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给“车轮上的中国”系好“安全带”,近年来,从“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设立到一系列交通法规的颁布,再到社会各界人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广泛参与,大家一直在努力。
交通安全总体形势平稳,事故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10年前,我国出台道路交通安全法,当时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0.96亿辆,驾驶人为1.05亿人。截至2013年10月底,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驾驶人达到2.75亿人。
发展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苦恼,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明显增多。怎么办?严格管理成为社会共识。
2011年5月1日,“醉驾”正式入刑。重典惩治醉驾,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意识渐入人心,因酒驾醉驾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法律实施两年来,全国因酒驾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法律实施前两年下降18.4%,其中,因醉驾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法律实施前两年下降10.8%。
紧接着,针对客货运输车辆的“三超一疲劳”、针对野蛮货车的集中整治陆续启动,闯红灯要扣6分,甚至考驾照也越来越严了……多管齐下,汽车数量的“硬增长”越来越和安全交通的“软环境”合拍了。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了总体平稳!”公安部交管局局长许甘露表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从1996年历史最高的80起降至2012年的25起。
“顺畅”成为人们的新期盼,交通管理面临新挑战
欣慰之余,我们不能忘记另一个事实:人、车、路的矛盾依然严峻。
有数据为证,2003年,全国私家车仅有不足600万辆,而截至目前,全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到8507万辆,是10年前的14倍。
汽车时代的到来,让宽阔的道路变得无法承载、拥挤庞杂的汽车阵,车辆腾挪难行。人们关注交通、关心出行,更期盼交通“顺畅”、期盼交通文明。
在控制交通需求限购限行措施相继出台的同时,各地也在想方设法挖掘通行潜力,实施精细化管理。自今年9月12日起,为保证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的交通安全与畅通,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由东向西方向主路内侧车道设置为潮汐车道。曾经的“爆堵”路段,如今在晚高峰时也顺畅有序了许多。
由此可见,挖掘通行潜力,优化交通秩序,交通顺畅是可以预期的。
摒弃交通陋习,在参与中分享平安交通
事实上,解决人、车、路之间的矛盾,避免更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一环在于“人”。
其实,在很多时候,交通瘫痪是随意变更车道引发的。许甘露表示,“8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人违法行为、交通陋习导致的。仅今年1至10月份,全国交管部门共查处闯红灯1400万起,超速行为5340万起,疲劳驾驶148万起……”
每一个交通陋习都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带着这样的认识,一大批交通文明志愿者穿梭于街头巷尾,活跃在网上网下。在江苏扬州,总是能看到几个小学生与父母同戴小黄帽,手持红旗,并排站在路口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交通文明劝导。“亲子岗”的出现,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带动一个家庭和一批路人自觉遵守交通文明。(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