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法喂老伴吃药
何玉法喂母亲喝水
大众网菏泽11月26日(通讯员 袁祎娜)在定陶县冉堌镇王路口村,有这样一个叫何玉法的老汉,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照顾瘫痪的母亲和妻子饮食起居,为他们做饭煎药,端屎端尿,擦身洗换,从未间断……
11月21日,记者来到王路口村,在老汉何玉法破旧的房屋里见到了他,只见他穿着厚厚的棉衣,身高约有1米62,额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本该是颐养天年,但他仍要照顾97岁的瘫痪母亲与72岁的瘫痪妻子。
母亲妻子相继瘫痪
何玉法和母亲住前后院,母亲住后院的小土砖房,他和妻子住在前院的那个窄小的危房里。每天早上,何玉法就要来回跑的照顾母亲和妻子,端屎端尿,穿衣换洗。说起母亲与妻子的病,何玉法告诉记者,那是2010年7月份,家里人都下地干活,只留老母亲一人在家,老母亲摔倒没爬起来。邻居听到她呼喊,赶紧去地里叫他,他马上把母亲送到医院,医院诊断为骨盆骨折,老人已经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何玉法兄妹5人,妹妹们嫁的都远,不能常回家,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靠着他和妻子的勤劳,还有孩子们在外打工挣钱,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然而,上天并不眷顾这对大龄夫妻, 2012年4月,妻子何景瑞早上起床,突然感觉腰疼的起不来,何玉法把妻子送到镇中心医院,经诊断为劳累过度腰间盘突出。何玉法强忍着悲痛,带着妻子辗转各地医院治疗,但没有效果。回到家里,面对睡在床上的母亲和妻子,这个有着坚毅刚强性格的男人流泪了,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但经过他的一番思索,决定坚强地面对现实。于是,他自己一人承担起了照看两个病人和家里所有农活的重担,让孩子们放心的出去打工。
勉强维持的家用
老人何玉法自身患有气管炎病,长期服用药物,母亲的和妻子的病也需要药物治疗着,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何玉法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长期在外打工,经济收入也不宽裕,无法长期支付家里的费用。何玉法的主要经济来源靠自己家的8亩地和每个月的低保,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已无法干那么多农活,只好把家里6亩地流转出去,留下2亩地来维持生活。
“虽然非常辛苦,但至少勉强能维持家里的正常开支,”何玉法笑着告诉记者,“孙子们现在也大了,都能出去打工挣钱了,够他们自己生活的,偶尔他们还会给我点,给我们几个老的买点吃的、喝的。”
用爱支撑前行
让一个男人照顾两个瘫痪的女病人,困难可想而知,烧稀饭经常糊锅,煮面条经常粘成一大块,炒菜时不是切菜时伤了手指,就是菜没炒熟。最难的是处理病人的大小便,把两个病人每天从床上抱上抱下近20次,还要经常给病人擦洗身子、换洗被褥,每天累得他腰酸背痛。“这几年来,我从来没睡过好觉,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偶尔打个盹儿也会突然惊醒为妻子翻翻身,或者起身看看母亲有什么需要。”因为睡眠不足,何玉法经常精神恍惚,多次务忙时,嗑破摔伤,这些他一次也没跟母亲和妻子提过。
为了将病人照顾好,何玉法想尽了办法,用木头制作了能支撑的板凳,让母亲能扶着板凳,轻微的移动,在天气好的时候到门口与邻居们聊聊天,解解闷;还用木头为母亲和妻子做了简易坐便器,方便病人大小便;他还用孩子们打工挣的钱买了电饭锅、电磁炉等灶具学着做饭,为病人改善生活。渐渐地,他也成了做家务活的行家里手,包饺子、缝被褥等家务他都能得心应手地做下来,
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
看着年过半百的老伴每天如此辛苦,妻子何景瑞忍不住哭着对他说:“你对我好,这辈子我就满足了,我也活够了不想再拖累你!”老何听到这些话,总是忍不住和妻子抱头痛哭,但事后他总是耐心地开导妻子,让她鼓起生活的勇气。
提起何玉法,街坊四邻们都满口称赞:“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更是一个好村民、好邻居!”今年,何玉法被村民们推荐成为村内的道德模范。
患难与共见真情,真爱是无声无息的,爱是不离不弃,甘愿付出的!老汉何玉法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才是人间真情,简简单单四个字,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