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王硕 通讯员 张国胜 王炜华 定陶报道
定陶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金钥匙”,探索实施城市治理“合伙人”机制,凝聚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新就业群体、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合伙人’机制让辖区的事随时有‘地’说,随时有‘人’管,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新格局。”刚刚被评为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的滨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白汉亮说。
下沉一线 构建共治新格局
定陶区委组织部、社工部以健全组织体系为基础,将城管、医疗、住建、教体、公安、司法等单位吸收为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成员,让人员下沉一线,各司其职,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力量,惠及城区14个社区。
定陶区委、区政府通过整合中央、省老旧小区改造资金,让资源下沉一线,提升了小区形象。
定陶区在爱定陶APP开设“民呼我应”模块,将数字化、精细化、信息化与社区治理的各项热点、难点、痛点及民生问题有机结合,将平台下沉一线,设置开锁、家电清洗、信息服务等12项便民服务专栏,累计服务群众达到10万余人次。
多元参与 谱写共治新篇章
“我们小区新建了10个充电棚,以后再也不用为电车充电发愁了。”6月25日,定陶区镜湖壹号小区居民刘慧欣高兴地说。
镜湖壹号小区因充电桩少,居民反映到小区党支部后,滨河街道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
定陶区通过多元共治、全民参与的社区基层治理模式,努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组织,指导全区51个小区建立党支部,具备条件的楼栋、院落建立党小组,推选1007名“党员中心户”,在城区全面构筑了“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
定陶区采取抓实楼栋单元这一城市基层治理“最小单元”,选准配好“楼管家”,在14个社区中选聘200余名陶城“楼管家”,公布“楼管家”电话,通过“楼长茶话会”“马扎议事会”等形式,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区委组织部、社工部构建组织牵头、部门主管、社会组织参与的志愿服务大格局,定期举办全区社会组织助力定陶公益协调会,每年开展义诊体检、戏曲到社区、生日饺子宴等活动,让社会群体享受到党的温暖。
金晖赋能 画好共治同心园
6月26日,原定陶区中医医院院长蔡厚田带领退休的医护人员一行五人,来到陶都新韵北区义诊。
定陶区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到居住的社区党组织报到,主动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区委组织部、社工部积极推动“组织融合”,建立“荣退+报到”工作机制,实现干部退休与社区报到无缝衔接,在社区成立卫生健康、爱心讲堂、“陶阿姨”等服务组织,为“街道—社区—网格”组织链条注入强大工作力量。
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理念,区委组织部、社工部推动“资源融合”,在董河、孙庄、陶都新韵等社区(小区)建设“银领之家”,不断拓宽离退休干部共享式党建活动阵地效能。
区委组织部、社工部依托社区“金晖议事厅”活动阵地,开展“志愿夕阳红·金晖耀陶城”“党建激活力·金晖助发展”“护航青少年,金晖送关爱”“产业要振兴·金晖来赋能”“颐养乐人生·金晖兴文化”5大行动,打通离退休干部党员融入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新新”服务 凝聚共治新力量
区委组织部、社工部紧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趋势,发挥新就业群体人员的作用。
“只要抱有甘愿磨破嘴、跑断腿的工作韧劲,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党员李长进说。
他设立李长进个人品牌调解室,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6起,其中防止“民转刑”案件38起,群体性事件42起,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区委组织部、社工部建强组织堡垒,立足行业特点,成立外卖快递、道路运输、直播电商、律师行业4个行业党委,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主动亮出身份,74名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成为红色骑手,9名获评市“花都模范骑手”。
定陶区注重把优秀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发展成党员,累计吸收入党申请人45名,新发展党员12名。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陶小哥”暖心驿站50处,全面配备微波炉、工具箱、医药箱等物品,面向网约车司机、快递外卖小哥等免费提供临时休憩、避暑取暖、饮水充电等多项暖心服务。
区委组织部、社工部利用新就业群体深入背街小巷、广泛接触社区居民,灵活机动性强的职业特点,通过“问题发现随手拍”“边送外卖边找茬”“生活垃圾随手带”等多种形式,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今年已收集129条,两新群体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新”力量,为共建“幸福陶里”探索出“新”路径。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