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赵静:扎根教育初心,用爱书写育人篇章

2025-03-11 15:48: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效谨 王硕 崔智琪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王硕 崔智琪 定陶报道

  赵静,现任职于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后勤主任,七年来,赵静秉承“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教育理念,以奉献诠释使命,以学术赋能教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先后荣获国家安全教育优质课三等奖、菏泽市资助育人征稿活动一等奖、菏泽市“课程思政”百节示范课堂二等奖、定陶区骨干教师、定陶区“教学能手”、定陶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初入杏坛,以奉献诠释使命

  2017年9月,赵静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加入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彼时学校刚刚成立,仅有两位校长和五名新入职教师,教学资源紧缺,教学任务繁重是所有教师的真实写照。当时的赵静是一位准二胎妈妈,已怀有八个月身孕,即便如此,赵静也不愿意受到特殊照顾,她拒绝了学校的一系列“特殊”待遇,坚持每天往返于陈集镇与学校之间,出门时天色刚刚泛白,归家时夜色笼罩四野,孕期的疲惫常让赵静步履沉重,但面对教室里孩子们澄澈的眼神,赵静一遍遍告诉自己:“绝不能辜负每一份期待!”

  预产期已至,学校领导多次劝赵静休息,赵静却选择站好最后一班岗。临产前一天下午5点多,赵静上完了“最后一节课”,第二天清晨,赵静的“二宝”满载着学校全体师生的祝福平安在家中降生。哺乳期期间,赵静无时不在关注着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她会因为一个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也会因为某一个孩子的退步感到焦虑。产假未满,赵静便提前返校,家人也予以了极大的支持,仅四个月大的婴儿和不满两岁的长子也在学校“安了家”。

  两岁的长子有家人代为照顾,4个月大的婴儿却离不开妈妈的怀抱,那个学期,赵静所在班级的后排便不时停放着一辆婴儿车,有时赵静甚至会抱着婴儿进行授课,学生课间也常围过来轻声逗弄“小师弟”,婴儿成为班级的“团宠”。赵静起初还担心学生们的注意力会被分散,但一段时间下来,赵静发现,后排那几个上课经常说话的调皮孩子课堂上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每个学生都争相做“小师弟”的好榜样,变得更具责任心和上进心,教学质量反而有所提升。众多学生家长在得知此事后也是感慨道:“您对孩子的用心,让我们既感动又心疼。”

  七年来,赵静坚持“早七晚七”工作制,清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傍晚批改完作业才离校。同时,赵静因材施教,她结合“习惯养成手册”,每周开展“小牛人成长记”班会,用星星贴纸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进步。班里曾有位沉默寡言的孩子,通过“每日一句”写作练习,逐渐成为“红领巾广播站”的金牌小主播。家长握着赵静的手说:“孩子现在每天回家都兴奋地分享学校故事,像变了个人。”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七年来,赵静见证了那个曾因父母离异封闭的女孩,在共读活动中重展笑颜;那个总坐最后一排的“捣蛋王”,在分层任务卡中找到学习自信,教育让这些孩子重拾自信,也让赵静坚信——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以学术赋能教学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赵静积极探索学校推行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筹备每一堂课,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设计分层任务卡、录制情境朗读音频、制作互动教具……为备好一堂课,赵静需要反复斟酌教案,深夜对着镜子练习教态,以至于经常伏案至深夜。

  此外,赵静专注于课题实践,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孩子们身边,让孩子们“看到想看的”“学到想学的”。2017年,赵静牵头组织启动“亲子悦读”品牌活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家长与孩子们共聚教室,分享《草房子》的温情、《西游记》的奇幻。从首期的仅5组家庭参与,到第137期的座无虚席,赵静们逐步形成“读前导图—共读演绎—创意延伸”特色模式。

  为让阅读走出校园,赵静与社区合作建立“书香驿站”,组织“图书漂流”“阅读马拉松”活动。曾有位务工家庭父亲在活动留言簿上写道:“以前总觉得陪孩子就是给口饭吃,现在才知道,一起读书时孩子的眼睛会发光。”此项目不仅获评菏泽市优秀课程设计二等奖,更吸引多所兄弟学校观摩,相关经验被《山东教育报》专题报道。

  2022年,赵静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子课题《发挥亲子阅读优势,推进全民阅读实践的研究》。该课题通过研究亲子阅读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以及其在全民阅读中的示范作用,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全民阅读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3年,参与菏泽市课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研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创设“校园小法庭”“社区观察员”等实践项目。学生们通过模拟处理“课间冲突”“垃圾分类”等真实情境,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行动力。相关课例获评防溺水安全教育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被纳入区级资源库。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以爱为舟,虽远必达。我将继续深耕阅读教学,开发‘乡土文化阅读课程’,带学生走进老舍笔下的济南、莫言故事里的高密,让文字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同时,我计划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青蓝结对’助力青年教师,让教育薪火代代相传。”赵静说。

返回菏泽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