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区县 > 鄄城

俺也成了“集上人” 袁庄村新农村建设侧记

2013-02-27 17:26:00 作者:周新航 张 贺  来源:大众网
时下,虽说仍然是“春暖乍寒”,可引马乡袁庄村70多岁的袁怀学老人心里,却是暖融融的:自从搬进新村后,吃的是自来水、住的是新楼房、买东西去的是超市……提及这些,袁怀学老人是兴奋不已,他高兴地告诉笔者:“这下好了,俺们也成了集上的人了,干啥都方便了。”

      大众网菏泽2月27日讯(通讯员 周新航 张 贺)时下,虽说仍然是“春暖乍寒”,可引马乡袁庄村70多岁的袁怀学老人心里,却是暖融融的:自从搬进新村后,吃的是自来水、住的是新楼房、买东西去的是超市……提及这些,袁怀学老人是兴奋不已,他高兴地告诉笔者:“这下好了,俺们也成了集上的人了,干啥都方便了。”

      袁怀学老人说的“集上”,其实就是引马乡政府驻地。袁庄村群众成为“集上的人”还得从这个乡的新农村建设说起:袁庄村距乡政府不足2公里,是一个仅有203口人、不足60户的小村,可群众居住占地加上村头荒竟达152亩,住房则是低矮的平房,而与之毗邻的乡政府驻地则座座楼房拔地而起,现代化小城镇的气息越来越浓,更加衬显出袁庄村庄建设的落后和孤单。为此,乡党委政府决定把袁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来实施。

      可在具体操作时让乡里的领导犯了愁,在原村址建吧,人口太少,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实施村庄搬迁吧,群众一则有“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思想,二则将新村安置什么地方才能使群众满意?面对袁庄村的这一状况,乡党委、政府开始寻找破解难题之路。

      为使袁庄村新村建设既能尊重群众意愿又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引马乡成立了专门工作组,靠上去做工作,在通过入村调研和相继召开党员会、村民议事会和群众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新村建设规划也日益清晰起来。

      原来袁庄村群众以往赶集,步行略显远,而骑车在集市上又有很多不便,总是对引马街上的群众羡慕不已,能到集上去住符合多数群众的心理。而在同时,引马南街群众也为新小区南邻的耕地地质差、收成低犯愁。当乡干部提出土地置换时,得到两村群众的大多数支持。

      在新村建设中,不但乡里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村中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离退休在村居住的干部也自觉成立服务队,成为新村建设义务员。根据村中的实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村进行整体设计,每户占地0.2亩,设计标准主房为二层别墅式建筑,使用面积可达120多平方米。同时,根据村中群众年龄和子女状况不一的实际,房屋安置不搞一刀切。对年龄较大不愿与子女同住或双女、独女户,专门划定居住区,盖建平房。在具体建设中,在保持房屋外观统一整齐的状况下,群众可自己备料、自选建筑队,这样既节省了建筑成本,群众自己也放心。

      切实可行的措施,看得见的实惠,袁庄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全村48套别墅式楼房和20多户平房全部建设完毕,自来水、下水道、有线电视、宽带等设施也逐步完善到位,群众陆续搬进了新房。旧村房屋拆迁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复垦后可新增耕地100余亩,喜迁新居后的群众开始了新生活。村民袁怀银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他选择居住地是平房,他兴奋地告诉笔者:“原本想着在老房子住到老,没想到不用花钱又住上新房子,没事的时候又能到集市上转转。孩子们来看我,坐公交车直接到家门口,在这里住真方便。”

      看着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下水道等基础设施,村支部书记马广忠告诉笔者:“下步将把袁庄新村和引马南街小区结合起来,开办社区门诊和规范化幼儿园,让群众不但赶集方便,群众就医、孩子入托也会越来越方便,让群众过上全新的生活。”

    (责编:李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