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5月19日讯(通讯员 李春润 张静冬)鲁迅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在鲁西南大黄集镇的杨湖和周集两个距离三里远的村庄,竟有一人踏出的一条又明又坚实的小路,被当地群众称为“孝心路”。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牡丹区大黄集镇杨湖村是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首长曾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大杨湖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43师。毛泽东选集四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对该战役给与褒奖。
在这场战役中勇立战功的村民戴文德的养女戴素霞,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是豆蔻年华,犊情初放,并且有一份公社供销合作社会计体面的工作。
1981年,经人介绍与在部队服役的周集村小伙周怀军一见钟情,结为伉俪。婚后的生活幸福而又甜蜜,妻唱夫随。隔三差五去娘家看看,带上老人爱吃的油炸糖糕和羊油大饼、水煎包,还把老汉家的农活全包了下来。老人逢人就夸闺女找了个好女婿。
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幸福的家庭里添加了几许酸涩和痛苦。戴素霞以为是自己常坐办公室累的,总是嚷着腰疼。
周怀军带她到菏泽市立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椎管狭窄”,三节椎管做了手术。1999年戴素霞病情恶化,41岁的妻子下肢溃烂未能治愈身亡。2001年岳父戴文德又撒手人寰。
妻子和岳父的先后去世,撇下78岁的养母和未成年的一双儿女。周怀军忠实地履行着与妻子阴阳两世离别时全心尽孝的诺言。为方便照顾老人,他竭力劝说岳母搬到自家住。可是老人说啥也舍不得自己的家。
周怀军尊重了老人的意愿,从此,他去岳母家更勤了。
除做地里的活外一切事情全揽在身上。岳母家的院内留出甬道,怀军在院中的空闲地上开出了小菜园。地里的韭菜、茄子、西红柿、豆角不等到干旱,他就用手压井浇水,梅豆、丝瓜的藤萝爬在树枝和屋檐下,怀军攀上梯子采摘。岳母在下面叮嘱他:“军,你站稳啦再摘!”丈母娘脸上又绽放出笑容。
2007年,86岁的岳母不慎股骨摔伤,高龄人不便手术,在医院的前几天老人疼痛难忍。为了转移岳母的注意力,怀军在岳母病床前握着老人的手与她唠嗑,由于睡不好,有时唠着唠着怀军就显出了困意。岳母心疼女婿,悄悄抽出自己的手让怀军睡的舒坦些。老人手一动,怀军却醒了。岳母说:“军,你睡吧”。“我不困”。“你就诓我吧,都打呼噜啦,还说不困?”。
出院后,怀军搬到岳母家侍候老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后老人拄着拐杖就能走动了,可是身体远不如以前硬朗。于是,怀军再次说服岳母到自己家住,可是老人还是不去。怀军只好随从老人的意愿,但是多了个条件,可以住在家中,但不能再自己起火做饭了。
从此,岳母的一日三餐由女婿从周集村做好用带盖的铁碗盛着送到老人面前。铁碗是两层的新式碗,下层装饭,上层放菜。早饭是玉米糊涂一个鸡蛋,午饭是大众化的家常饭,晚饭或是玉米糊涂或是米汤。
周集村距杨湖村3里路。该村是闻名的毛刷把生产基地,人多车多。为了躲闪人流,周怀军从不走大路,在一片树林里穿行而过,时间久了便被他坚实的步履踏出一条路来。
到今天,这条路不管是风雨雪霜或是红霞骄阳,周怀军已经走了整整8个年头,每天三个往返,行程约两万五千公里,留下了孝心路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