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创建文明村镇,激活文明活力

2024-12-19 14:0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效谨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郓城报道

  近年来,郓城县聚焦乡风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持续提升乡村气质和内涵,农村群众精神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42个,市级文明村镇89个,一幅人和、景美的乡村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

  探索乡村自治共治渠道,创新文明实践与综治网格化服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紧扣“文明实践+网格化服务”联动一体化模式,发挥基层自治的自我服务能力,不断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杨庄集镇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匠心独运地提出人人化身调解员的“杨小调”理念,让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实现道德实践与基层自治的良性互动,引导群众建设充满活力、和谐善治的乡村。文昌苑社区积极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发展,瞄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打造“青苗淬火”文明实践项目,形成“青年志愿者—党员—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成员”的人才递进链条,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提升乡村文化底蕴,让文明村镇创建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依托“家门口”的非遗、红色等资源,通过研、教、学等多形式并举,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让文化从无形到有形,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李集镇着力挖掘黄河文化,发挥非遗文化底蕴,高标准打造“乐田园”研学实践基地、黄河体验馆,以非遗民俗体验为特色,捏泥人、做剪纸、练习拓印、射箭、投壶,众多非遗项目释放无限创造力。发挥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张鲁集镇状元张楼村,高标准打造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市民群众、青少年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体验的好去处,如今的状元张楼,红色旅游点缀着乡土风景线,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全方位提升村庄形象与品质,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氛围。郓城县以“绿、亮、净、美、优”为标准,大力治理和改善生活环境。郓城县玉皇庙镇别出心裁,巧用“旧物”焕“新生”,踏入孔厂村,环境整治的热潮扑面而来,垃圾、砖瓦碎块迅速退场,石磨、石碾、石槽这些沉睡许久的老物件闪亮登场;祝桥村妙手生花,废弃轮胎摇身一变,成了创意盆景,废旧材料与盎然绿意共绽风姿,点缀门前屋后,零成本、高创意的美化模式为村容村貌的蝶变勾勒出独特路径。一墙一文化,一画一故事,李集镇四楼村、丁里长街道何垓村、唐塔街道北王庄社区、杨庄集镇东程庄村……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画作成为传播文明、美化环境的载体,以独特的艺术方式,为村落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的郓城,乡村治理和谐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氛围愈发浓厚。接下来,郓城县将继续围绕新时代文明村镇创建使命和任务,全方位提升村民人文素养与乡村文明程度,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注入生机与活力。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