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菏泽教育这十年②|从乡村小学到集团化办学 牡丹区驾驶优质教育列车奔向美好未来

2024-12-18 16:5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晨光 沈甲亮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菏泽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全市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谱写了一曲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即日起,大众网联合菏泽市教体局开设《我和菏泽教育这十年》专栏,记录菏泽教育这十年的巨大变革,展现菏泽教育这十年的发展成就,凝聚起师生在新征程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积极推动菏泽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天推出第2篇。

  大众网记者 赵晨光 沈甲亮 菏泽报道

  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菏泽市牡丹区,聆听牡丹区二十二中教师史庆霞和牡丹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滨河校区教师冯燕讲述菏泽教育发展过程中,她们的切身感受。

  走出小巷子,来到大舞台

  过去的牡丹区二十二中只有初中部,3个年级几十个教学班局促在一条小巷子的30亩地里,教学设备较为简陋,只有1间多功能教室和1个图书室,图书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学生的活动场地也有限。如今,牡丹区二十二中已发展成为拥有3所小学、2所中学的集团式学校,校本部占地80亩,东西各有两个标准化操场;和雅会堂、下沉式报告厅、实验室、微机室、心理辅导室等各功能用房一应俱全;同时,藏书量达几十万册的4间图书阅览室,为学生多元阅读提供了充分保障。

  “在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式投影仪,这就是全部的教学家当。现在,教学一体机、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设施、交互智能平板实现了全覆盖,师生互动,家校联通,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现代化。”史庆霞说,学校近些年的变化可以用从老旧挫到现代化来形容。

  史庆霞刚到牡丹区二十二中时,教学教研工作受条件制约,自主钻研教材、课堂实践修正等全靠摸索前行,比较吃力。如今,学校教学教研氛围浓厚,以级部成立教育教学共同体,建设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青年联盟等,开展名师带徒、教学比赛、读书分享等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走出小巷子,来到大舞台,驾驶优质教育列车,奔向美好未来。”史庆霞说。

  走出乡村小学,来到集团化办学

  曾经的牡丹区吴店镇张楼小学老校区,斑驳的教学楼、陈旧的教学设施,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教学环境的不尽如人意,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制约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传授知识,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2022年9月,张楼小学搬入新校区,更名为牡丹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滨河校区。“新校区占地50余亩,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一切都为教育教学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冯燕说。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不仅是从硬件上升级成现代化学校,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更是带动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集团校之间强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通过互相听评课、同课异构、名师送教等一系列活动,让冯燕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校教育的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搬入新校区和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在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能够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冯燕说。

  近年来,牡丹区累计投资11.1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2所,新增学位3.6万个。投资1.1亿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6栋900套,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全覆盖,让教师们可以安心地住在学校附近,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牡丹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先后成立9个幼儿教育集团,托管城区31所幼儿园,18个镇街全部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了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新格局;成立7个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城区26个校区、农村7个校区,建立17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从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结对帮扶等方面,构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全区强校扩优率达70%以上。同时,开展“强镇筑基”行动,提升乡镇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水平、校园文化品位,省、市、区级强镇筑基试点镇覆盖率100%,不断促进城乡教育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初审编辑:沈甲亮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