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直面“要害”
“青岛市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作,专门制订了农村集中供水3年规划,但确定的目标难以如期完成,请说明一下原因和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在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开放程度、人才储备、对外开放等专业服务能力这些指标中,青岛做得并不靠前,政府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善发展环境,使总部经济得到尽快发展?”
“就农村饮水的资金保障问题,青岛市委、市政府2011年出台了1号文件,规定从2011年到2013年投入18.1亿元,其中市级9.1亿元,区级9亿元。截至目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市级财政投入不到一半,区级配资金缺口更大,市财政部门如何保证资金到位?”
这一连串直接而尖锐的问题,是10月29日和31日,在青岛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上就“青岛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和“青岛市服务业发展”进行专题询问时,委员们抛给到场接受询问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的。
针对委员们普遍关注的农村集中供水3年规划未能完成的询问,青岛市水利局局长赵兴书解释: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与供水安全工程规划的协调性还没有建立起来,6000多个村庄将来要规划成1000多个社区,农村供水格局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增勇就规模化供水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工程一定要与城镇化的规划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宁可慢一点儿也不要造成浪费,先确定城镇化的规划,再确定供水工程的规划,不能单方面实施,相互脱节容易造成投资浪费。今天把管网搞上了,明天再去拆,劳民伤财,不符合群众路线要求,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农经处处长孙仕强补充说,为保证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发改委与水利局联合,已经在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提前实施了饮用水计划。
着眼于问题的集中解决
和具体化落实
李增勇追问,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责任涉及到多个部门,如何来界定责任、履行责任、查究责任;规模化供水只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做好了不等于解决了用水安全,应如何确保水资源安全?
据了解,青岛市农村饮水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是污染问题,饮用水源地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相对分散和农田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农药残留进入饮用水源。“目前,青岛市所有的地表和地下水源周边的保护区内没有任何工业项目。为了确保水质,在今年29次常务会议上,由青岛市农委牵头,环保局制订方案,对青岛市新的规模化农村开始铺设污水管道。”青岛市环保局副局长葛福宏回答。
青岛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忠良发问,土地指标会不会给集中供水工程“拖后腿”。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青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每年的土地指标是5000亩左右,包含了住宅的建设以及农村公益事业或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青岛市6000个村庄都要纳入新型农村建设,都能分批逐步解决。
对于代表们就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进行的面对面询问中,青岛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作出回应,并提出解决方案。在青岛市服务业发展的询问会上,青岛市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也都作了解答。
“一方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政府部门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说明解释,有利于深化沟通,拓宽思路,便于会后细化思路,促进工作。另一方面,专题询问会从专家、社会、大众等多角度看问题,多个政府部门参与,有利于促进问题的集中解决和具体化落实。”青岛市商务局巡视员楼伟列很赞同专题询问的监督方式。
专题询问会的选题如何确定呢?青岛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波告诉记者,代表们会选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民本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农村饮用水问题,直接关系到青岛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民生工程,关注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是群众的愿望,也是代表们的责任。
专题询问有望常态化
青岛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孔令华代表直言,自己很“不服气”:青岛服务业水平比较高,但与杭州、南京、成都相比,尤其是2012年,速度明显放缓。
“虽然青岛的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步入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阶段,但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服务业发展速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服务业要牢牢把握住蓝色经济区战略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两大机遇,争取上一个新台阶。”楼伟列很有信心地透露,青岛市下一步将推进服务业的主体、载体和环境建设,争取到2015年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00户,尽快形成服务业销售收入百亿元和税收百亿元的园区,同时将在服务业的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青岛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永誉告诉记者,询问结束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的结束,专题询问仅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询问会后,人大常委会会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定期报告办理结果,切实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性。
2011年6月28日,青岛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就浮山绿化管理和生态保护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题询问,这是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文华告诉记者,专题询问是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又一次很好的尝试。在今后的工作中,专题询问将作为加强监督工作的有效形式,坚持下去。
原标题:专题询问政府部门有望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