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家庭农场的困惑与期待 资金短缺成农场主隐忧

2013-12-03 09:21: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11月28日,记者一行来到距离海阳市发城镇驻地15里的北姜格庄村,黄金谷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范长山早已在农场门口等候。山里的风很大,范长山跟记者说话的时候不得不提高了自己的分贝,虽是冬天,范长山却春光满面。“现在大家放眼能看到的,全部都是我的家庭农场,足足有2000亩。”

    □于冬亮  报道  在黄金谷农场里,范长山开垦的梯田上密密麻麻地栽种着日本甜柿。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概念也首次正式提出。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又一次被提及。经过一年的发展,家庭农场在烟台经营得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 于冬亮 曲旭光
        隋翔宇 邵 林

    家庭农场注册了商标
      11月28日,记者一行来到距离海阳市发城镇驻地15里的北姜格庄村,黄金谷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范长山早已在农场门口等候。山里的风很大,范长山跟记者说话的时候不得不提高了自己的分贝,虽是冬天,范长山却春光满面。“现在大家放眼能看到的,全部都是我的家庭农场,足足有2000亩。”
      记者视线所及,尽是人工开垦的梯田,梯田上栽着大片的果木。“我开发这片荒山已经有13个年头了,那个时候没有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国家出了文件之后,我在今年5月28日为农场注册了商标。现在农场种的全部是日本甜柿。”范长山说。
      在2000亩荒山之中,已经有六七百亩甜柿取得收益,“现在一亩甜柿可以卖到一万多元,好的可以达到两万。由于是晚熟品种,与南方柿子上市的时间错开了,所以销路非常好,价格比南方柿子要贵。”范长山告诉记者,由于近几年销路非常好,产品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农场现在每年都在开垦荒地种植新的柿子苗,年增长200亩左右。
      为何近几年农场发展如此迅速?“政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地政府投入70万用于配套电力、道路设施等,现在荒山生产道路达到了20多公里。目前还有200万的水利补贴项目正在审核当中。”范长山说道。这些年经营农场已经积累了经验,专业种植甜柿形成规模,在市场经营中已经具有了话语权。目前范长山已经成立了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和山东省林业龙头企业,产品的有机认证也在进行中。
    资金短缺成农场主隐忧
      家庭农场的经营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就算是一般小规模的农场,也需要雄厚的资金保障。“资金短缺成为我们创业初期必须面对的难题。”海阳另外一名家庭农场主毕丛兴告诉记者。
      毕丛兴的同盛家庭农场里虽然只种植了50亩葡萄园,规模不大但是开销并不小。毕丛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每亩土地租金由以前的200元涨到了500元,100亩地租期20年的话就是100万元。不算逐年上涨的人工费用,光租金这一块就是一大笔开销。
      “想要扩大农场规模很难,土地租金、人工费都在上涨,并且农业生产周期长,想要收回本钱都得好多年,更不用说赚钱了。”毕丛兴说道,“我这个家庭农场种植的酿酒葡萄,新苗需要3年才能有收益,但是收益根本不足以扩大农场规模。”
      而家庭农场在享受政策扶持方面也有规模限制,“海阳市给予农场主50%—60%的机械设备补贴,但是种植规模必须达到300亩以上,并且150亩以上需要种植粮食作物。像我这样的小农场,根本达不到那个规模,并且丘陵地形也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毕丛兴无奈地说。
      资金短缺已经成为这些新兴的家庭农场主们的一大隐忧。记者了解到,即使是像黄金谷这样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在刚开始经营的头两年,收益也不理想,后来摸索种植了甜柿,才使得农场收支有了较大改善。
    农场主期待政策细化
      作为新生事物,虽然家庭农场连续得到了中央文件的肯定,但地方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尚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涉及家庭农场的相关管理职权分散在几个不同的部门,工商部门负责登记注册,科技局负责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农业和财政部门统筹补助资金,各部门间暂未形成成熟的联动机制。
      “作为工商部门,我们已经落实了9月份山东省农业厅等多部门出台的《关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免收家庭农场登记注册费、验照年检费和工本费。”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海阳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说道,“然而虽然工商部门与农场主打交道居多,但实际上的优惠政策却在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所以其他的财政、金融政策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扶持。”
      针对毕丛兴所提出的困惑,烟台市农业部门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对土地流转的农户,每亩地进行相应的补贴,二是对家庭农场实施财政补贴,这样使土地流转户和家庭农场主都有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土地流转户还可以通过从事二、三产业获取报酬,或通过给农场主打工增加收入。
      “国家现在既然重视家庭农场,我们也就等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了。”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毕从兴不止一次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心情。再过一个月,这位烟台家庭农场主就将迎来自己新一年的经营。

      原标题:家庭农场的困惑与期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