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女青年王某利用推销保健品的机会,多次到在李沧区西山某小区独居的李老先生家推销,靠甜言蜜语骗得老人信任。她用假名字打欠条向老人“借”7.8万元后,利用给老人倒水的机会下安眠药,趁老人昏睡时 ,她又撕毁欠条偷出老人存折,由于没有密码而无法取现。被发现后,王某又使出苦肉计,痛哭流涕表示悔改,再次打了欠条,骗取了存折密码,并从存折中提现1.8万元。6月9日,李老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李村派出所报警。目前,王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写下欠条又趁下药撕毁
“我被一个推销保健品的人骗了钱,我把她当孙女看待,没想到她竟然对我这样。”6月9日,在儿子的陪伴下 ,李沧区西山某小区80多岁的李老先生,来到李村派出所报案 。李老先生告诉民警,女推销员王某是在其楼下药店的员工。自2012年9月以来 ,王某多次到他家推销保健品。“刚开始,我对她还挺警惕,但一来二去,她嘴巴很甜,每次上门来都是爷爷长爷爷短的,还帮我干这干那,加上她的工作单位就在我家楼下 ,我也就信任她了。”李老先生说,后来王某就以各种理由向他借钱,还主动打了欠条。
“去年9月份,她竟然在我的水里放了安眠药,趁我昏睡过去后 ,撕毁了欠条,偷走存折。”李老先生说,后来她骗取了密码从存折中提走了1.8万元现金。
根据王某给老人下药,致使老人昏睡,并偷出存折提现的情节,民警确定王某已经涉嫌犯罪,遂依法对王某传唤调查。王某到派出所后 ,民警对其身份进行了核实。民警发现,王某在给李老先生打的欠条上写的竟是假名字。
不知存折密码提现未成
据王某供述,2012年9月她在一次上门推销保健品时,敲开了李老先生的家门。“第一次来推销,这位老大爷虽然没有买我什么东西,但对我还很热情,我就感觉这个老大爷很善良。”王某说,从那以后,她就多次登门,主动跟老人拉呱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就这样,王某很快就获得了老人的好感。后来 ,王某见时机成熟,便以家人住院、偿还债务等理由开始向老人借钱,先后8次共借7.8万元。
王某供述称,因打工来钱太慢,而李老先生对她也挺好的,她就感觉有机可乘,便萌生了用假名字打欠条的念头。“其实我就是不想还钱,大不了到时候辞职一走了之。”
但王某贪婪的欲望表现还是引起了李老先生的警惕。到了后来 ,李老先生就不再信任王某了,当她再次开口借钱时,李老先生就称手头紧,只给了200元,这引起王某的不满。随后王某买了安眠药,再次来到李老先生家 ,在给老人倒开水时放进了安眠药。趁老人昏睡后,王某偷走了300元现金,还翻出欠条撕毁扔掉,并偷走了老人的存折,由于没有密码并没有提现成功。
连哭带跪认错套出密码
李老先生发觉后 ,王某主动来到老人家,并跪倒在老人面前痛哭流涕,称对不起老人,并再次用假名字打了一张欠条。王某对老人称,她在银行没有提出现金来 ,但由于操作不当致使存折冻结,必须有老人的身份证明以及原始密码才能解开。善良的李老先生将原始密码告知了王某,王某随后就到银行提出现金18000元。
今年6月初 ,李老先生经过反复思考后,最后决定将这件事告诉儿子。6月9日,当获悉整个事情经过后,儿子一边自责没有照顾好老人,致使骗子有机可乘,一边安慰陪着老人来到了派出所报案 。目前,王某已经被依法刑事拘留。
■提醒子女没事多陪陪独居老人
老年人没有子女在身边,久而久之会产生孤独、空虚和被遗忘的心理,并常常由此采取自我封闭的生活状态,疏于与亲朋联系,也就不容易得到亲朋的关怀照顾。“诈骗分子就看中了独居老人的这种心理,当有人诈骗他时,因为身边没有可以一起商量的人,老人就容易中招。”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空巢老人容易受骗主要由于其孤独,缺少家人和社会的关爱。甚至有的老人为了排解寂寞,还零房租把房子给别人住。
对此,子女应该常回家看看,多与老人沟通交流。此外,独居老人也应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上门推销人员,尽量不要让陌生人进入家门。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后,老人不要怕子女责备,应当及时告知子女,同时拨打110报警 。 记者 李保光 通讯员王洪亮 迟泽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