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适应过程最辛苦, 奋斗历程是一个全面锻炼的过程, 坚持下来就会有春天。 ” 7月27日,已经扎根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刘聪, 谈起自己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来到新疆的经历时说。 在扎根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中, 很多都有着跟刘聪同样的感慨。
幸运背后有一段艰苦经历
去年考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口岸中学后, 来自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刘聪结束了自己为期将近两年的志愿服务生涯, 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 今年2月份与同是西部计划志愿者、 目前在霍尔果斯口岸办工作的爱人走进婚姻殿堂。
说到眼下的工作, 刘聪说自己正在 “步入幸福通道” , 新房正在装修, 不久就可入住, 也买了轿车, 接下来就是安心工作了。对于一名刚刚大学毕业3年时间的女孩子来说, 刘聪认为自己挺幸运。
幸运的背后也有着一段艰苦经历, 2011年大学毕业后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 老家是山东莘县的刘聪, 最初被派往霍城县广电局从事服务, 两个月后又被派往广电中心服务了3个月, 后来又转岗到县里的拆迁办从事内勤工作。
霍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 西邻哈萨克斯坦,是一个边境县。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刘聪主要在单位从事内勤服务, 但作为一个只身远离家乡的女孩, 想家是肯定的。 霍城有些风俗习惯跟山东不同, 对中秋节等一些节日并不是那么看重, 而刘聪却在节日倍加思念父母。 刘聪说, 那段日子里只能自我调节心态。 为此, 她整天泡在办公室里, 哪怕是周末都会主动找点活干。 “因为一忙起来, 脑子里有事, 就会暂时忘记想家。 ”与刘聪经历相似, 来自聊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会计专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关美, 2009年来到新疆后被派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财政局从事服务。 初到时与维吾尔族姑娘同住, 她很快熟悉了当地民族习俗, 但想家的苦恼只能自己克服, 她也选择了平时尽量多干活, 短时间内就熟悉了财务管理的工作, 并于2012年考进了伊宁市地税局。
从 “学校人” 向 “社会人” 转变
目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助站工作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前前, 是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年的毕业生, 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新疆, 先后被派往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团委、 新疆自治区团委等单位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在大学四年时间里, 李前前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曾获得很多奖励和荣誉: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国家奖学金、 省政府奖学金、 省优秀学生、 校十大优秀团支部书记标兵、 百名自强女大学生。 可从事志愿者工作之后, 由于过于自信, 在工作中屡屡出现差错。
刚到沙雅县团委时, 领导安排李前前写一份不到500字的工作简报。 起初, 她并没把这件事当成什么大事, 没想到后来被同事和领导反反复复修改了很多次。 在学校积累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 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她一度情绪低落, 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当初的选择。 这时, 往届的志愿者和同事给她提供了帮助,让她学着从 “学校人” 向 “社会人” 转变。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 李前前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 并从接听好每一个电话、 传达好每一个通知学起, 从学习写好一篇工作简报到把一件一件的事情做好。 在结束服务期前夕, 李前前获得 “2007-2009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 疆 区 优 秀 志 愿 者 ”称 号 。2009年, 服务期满时, 李前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自治区民政厅救助管理站工作。
本报特派记者张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