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03年起,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山东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1年明显改善。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顺利通水以来,经严密跟踪监测,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标志着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东线水污染问题已基本攻克。
成绩的背后,是科学的策略、巨大的投入和不懈的坚持。8月4日至8月13日,大众网记者跟随“山东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安全”采访团,走访临沂、枣庄、济宁、泰安等地,见证山东为治水做出的努力。
在蒙阴县河东新村,当地一名干部向记者展示鸭棚拆除后留下的零星遗迹。
治污不惜停了养鸭业 临沂保水“狠招”频出
大众网记者 于潇潇
“复杂、艰巨、特殊”这六个字,是临沂环保局局长赵志德对临沂水环境治理与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评价。
这个评价并非没有理由。山东省辖淮河流域9个国家考核断面有8个在临沂。临沂同时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加强源头控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联防联控……8月12日,大众网记者在临沂市采访了解到,在巩固饮用水安全方面,临沂可谓“不遗余力”。
为清水库污染,蒙阴全县取缔养鸭业
“在我工作十五年左右的时候,临沂的大沟小河全是酱油色的。现在十年多一点儿的时间里,临沂稳定的三类水质,没出现过问题。”赵志德告诉大众网记者。
成绩背后,下的是“狠功夫”。污染企业要么搬迁、要么停产,比如畜禽养殖。“截至目前,已经拆除、清理、转产、整治超过3万户”。赵志德说,而在水源地附近的县更是下定决心,比如蒙阴县,“整个养鸭产业宁可不要了”。
蒙阴县是典型的库区县。境内有流长超过5公里河流44条,各类水库103座,总库容8.9亿立方米。其中,云蒙湖总库容7.49亿立方米,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
养鸭是蒙阴的传统产业,一个600平米的养鸭棚年可实现利润8-10万,而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视。为了清理鸭粪,养殖户多用自来水管冲洗鸭棚,污水则排入河道。
“我们测试过,养鸭棚排的污水COD浓度上万,氨氮浓度上千,一个养鸭棚的污染超过一个化工厂。”临沂市环保局副局长冯凡华说。
为了彻底根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临沂严格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今年5月31日,蒙阴县召开了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全面实施了“三禁”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彻底清理取缔养鸭大棚,并出台奖补政策。
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截至6月30日,全县范围内1956个、118万平方米养鸭大棚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其中拆除1819个、108万平方米,拆除率达93%;转产137个、10万平方米,转产率7%,累计发放补助资金3200万元。
“原来进不得村,臭味刺鼻,而且苍蝇乱飞。”采访中,蒙阴县新河东村支部委员齐元峰告诉大众网记者,此前村里有14个养鸭大棚,除了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威胁,也影响村民们的正常生活。而现在通过复垦和发放补贴,原本的养鸭户都已顺利找到其他经济来源。
除了对大棚养鸭的专项整治,当地还对云蒙湖汇水区内150余家重污染和“五小”企业全部关停取缔,对涉水污染项目一律拒批,对原有涉水企业全部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城区6家企业全部搬迁入园区,确保重点涉水企业全部达标排放。
排放少量污泥,招来300万罚款
蒙阴县副县长袁佐栋这几天晚上“心疼得睡不好觉”。
临沂市的《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办法》本月即将正式“开罚”,首批被罚的名单里,蒙阴上榜。
今年7月20日,蒙阴县一家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在调适过程中,一个池体出现了问题。池中的少量污泥原本应该被放到另外一个池体,而工人为了省事,把污泥直接排放出去了。
污泥量并不大,然而排到河道中,对水质的影响却不是小事,直接导致监测断面两项指标超标。
这两项指标,给蒙阴带来了300万的罚款。“给企业的损失更大,首先企业要停产,其次要出钱对整个河道进行治理。”袁佐栋告诉记者。
2014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几乎是与此同时,临沂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办法》,进一步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市主要纳污河流设置考核断面31个、参考断面2个,按照《重点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目标表》确定的标准进行考核。
与山东省不同的是,临沂市对水生态的奖惩不是根据水质改善情况,而是制定标准,严格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奖惩。
根据《办法》,断面水质单因子(月均值)超标最高将被罚款200万元,断面每月监测2次,单因子以月均值计算。按照规定,水质超标的先去上缴的生态补偿金将作为月测中控制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县区的补助资金,用于完善该县区迎查亮点工程或环保自身能力建设。
“我们想这个办法,就是为了倒逼县区将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安全切实当成大事来抓,水质超标的县区是‘丢钱又丢人’”赵志德说道。
建人工湿地,净化河流“毛细血管”
一个一个滞流塘、一片一片莲藕汪、五颜六色水植物、一望无际芦苇荡……这是临沂武河湿地留给记者的印象。这里昔日曾是草木不生的污水沟,而如今变成了鱼翔浅底、万鸟竞飞的休闲胜地。
湿地带给人的惊喜不止于此。据介绍,武河湿地有效解决了临沂罗庄区、兰山区、高新区300多万人口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流经陷泥河、南涑河的发水净化问题,日可深度处理河道废水20万立方米,每年可消减COD2920吨,NH3-N292吨,节省潜水处理费用约3300万元。
“在入河口建个小型湿地,所有的入河口都要经过湿地净化。在河流上游的支流、小支流也建人工湿地,‘毛细血管’进‘小支管’的水是清的,大支流的也会是清的,大支流再进到干流也是清的。”赵志德这样向大众网记者描述他的畅想。
这些湿地正在临沂一个个出现。大众网记者采访看到,在临沂不少乡镇,这样的小型人工湿地可以代替污水处理厂。比如蒙阴县联城镇大城子片区人工湿地、东汶河人工湿地等,都有效地净化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同时又形成了生态景观。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临沂市将着力抓好污染企业整治、水源地保护基础工程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水质监测应急监管等工作,彻底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保障群众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