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村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青岛胶州农村小学“五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择校、陪读、学区房……”几年前的这些热词反映了青岛胶州市存在的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供需矛盾。
矛盾的焦点不是投入总额少,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均衡。在改革发展中,农村村小理念提升、师资优化、条件改善没有搭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车。
“不让村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是今年胶州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郑重承诺。”胶州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兴德介绍说。
今年,青岛胶州市牵住破解农村学校发展瓶颈这一牛鼻子,变粗放投入增长模式为精准化资源配置,启动了以“教师专业化、办学特色化、设施信息化、操场塑胶化、校车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薄弱小学“五化”建设,一场工业革命般的教育嬗变悄悄发生在胶州农村大地。
“到农村去,让自己的人生更多彩”,成为这两年胶州城区教师中的流行语。2013年起,该市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列为政府实事,每年划拨360万元专项补贴,启动了200名城区名师到农村学校支教、230名农村青年教师到城区挂职的双向交流活动。
“市里每月补贴800元,在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精神、物质两方面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在离城区80多里的里岔镇支教的山东省特级教师逄伟艳颇有感概地说,“通过我们支教辐射带动,进城挂职教师影响推动,城乡教育深度融合指日可待。”据了解,目前,该市共有7名省特级教师,到偏远农村支教的就有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