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环保部公布7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济南登上相对较差后10位城市的榜单,在74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和今年1月至3月相比,济南近4个月的排名退步。
空气“化验单”揪出污染“元凶”
“PM家族”在各项污染物中占比超50%
今年前7个月,除2月外,济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74个城市中均排倒数10名内,4月、5月、6月均排倒数第3名,7月排名依旧不变。
记者拿到一份来自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化验单”,7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分别改善20%和2.8%;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却分别恶化4.8%和5.6%。7月蓝天白云天数为9天,比去年同期减少3天。
据环保部门分析,颗粒物(主要指PM2.5、PM10)在每月各项污染物浓度中占比最大,比例超过50%。1月、2月、6月、7月,PM2.5占比最大;3月至5月,PM10占比最大,这意味着PM10连续三个月成空气污染“罪魁祸首”。据分析数据表明,PM10已经成为影响济南空气质量的头号问题。
监测发现“改善”污染物中也有异常
夜间二氧化氮反弹,渣土车污染不容小觑
济南市二氧化氮浓度同比去年有所改善,然而环保监测部门没有放松对这一污染物的观察。今年4月至6月,济南夜间二氧化氮浓度比白天高50%,一查才发现是施工工地夜间施工的问题。据介绍,一到晚上,渣土车、施工机械全面开花,排放非常严重。而一辆渣土车排放量相当于100辆小汽车,其排放的污染物中不乏二氧化氮。在济南市环保专家张怀成看来,渣土车并不是不能管起来,它们也可以安装净化设备来摆脱“黑尾巴”。
渣土车夜间“粗放式”上路,也反映出城市扬尘治理粗放的问题。监测数据表明,济南PM2.5占PM10的比率还很低,从济南各区来看,PM2.5/PM10浓度比最大的是历下区和天桥区,比值均为61%;最低的是高新区,比值为50%,而在南方一些城市这一比值都能占到70%以上,“这实际上说明济南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有很多不足,和南方城市比起来差距很大。”张怀成认为,济南PM10治理还有很大空间。
“济南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比较严重。目前有1000多个建筑工地,多处道路在施工,对扬尘的管控力度不够,这造成PM10和PM2.5浓度居高不下。”省环保厅大气处工作人员分析说。
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钱毅新认为,工地扬尘防治管理需要一个成熟高效的管理体系,扬尘污染没有沉到基层,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济南颗粒物污染容易反复。
“雾霾季”济南排名优于近4个月
二氧化硫在4种污染物中降幅最明显
今年1月、2月正处采暖季的济南,虽然气象条件是最脆弱的“雾霾季”,但同比改善较大,2月一度摆脱环保部“黑名单”。记者了解到,山东省自2013年9月开始,分4个阶段逐步实现“最严标准”。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15年1月1日至明年年底为第二阶段,2017年起进入更加严格的第三阶段。直至2020年,取消高污染行业“排污特权”。
除了加严排放标准,一系列治污“重拳”出击。去年11月,全市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济南空气质量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济南也连续开出“按日计罚”罚单,更是重惩超标企业。今年采暖季,济南“气质”同比进步明显。随着采暖季的结束,火电等6行业的减排进步则很难得到直接体现。
“纵观2010年以来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大气环境四项主要污染物除二氧化硫浓度下降明显,其余三项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张怀成告诉记者。
近年来济南PM10由180微克/立方米下降为172微克/立方米,年均下降2微克/立方米;PM2.5由103微克/立方米下降为90微克/立方米,年均下降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由56微克/立方米下降为53微克/立方米,年均下降仅0.8微克/立方米。
环保领域专家认为,PM10、PM2.5下降缓慢,主要由于影响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来源复杂,也体现着城市化推进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城市建设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乃至家庭装修、餐饮油烟等生活污染。环保专家认为,“十大行动”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和社会各个领域,单纯依靠某个部门很难统筹协调,采用突击式的行政手段,推进力度难以持久,治理效果容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