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随着天气转冷,青岛西海岸新区风河下游湿地的千余亩芦苇芦花飞雪,景色优美,同时也进入收割期。昨天开始,一批来自微山县的割苇人来这里收割芦苇,日收入150元左右,收割后的芦苇将统一运往鲁西南一带,制作成苇箔,给当地居民盖房子用。
记者昨天在风河下游看到,这里千亩湿地的片片芦苇亭亭玉立,摇曳出万般风情。芦苇的顶端,吐出飘逸饱满的芦花,风乍起,蓬蓬松松的芦花绵绵不断,随风起舞,与远处的高楼、天上的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夹杂在芦苇间的簇簇小花,清香淡淡,随风轻摆,更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些许灵动的美感。十几名工人正穿着水靴、哈着腰、挥舞着镰刀,将芦苇割倒后再捆扎起来运到路边。
一位中年男子在割完一捆芦苇后站起身来,用手捶打自己的腰部。记者了解到,他叫姚善江,今年57岁,是微山人。“我们老板承包下了这片芦苇,每年深秋季节,我们都来收割。这里的面积太大了,我们一共15个人,每天只能割20多亩,得干两个多月才能割完。”姚善江告诉记者,他们每割一捆芦苇能挣两块钱。“我们就住在南面的房子里,有专门的人给做饭。平均每天干八九个小时,能割七八十捆,挣150元左右。”姚善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片芦苇湿地面积达1100亩,是1996年种植的,因芦苇有吸食有害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功能,处理污水的能力很强,当时是为了让它们协助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2007年,污水处理厂转移到风河南岸,当地一家公司又继续用这片芦苇来处理污水。
“芦苇吐絮以后,就会逐渐干枯,如果不及时收割,很容易引起火灾;而且会消耗养分,影响明年新的芦苇生长。”芦苇承包者马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将把收割完的芦苇用货车运到鲁西南地区的农村,那里的村民可以将这个编织成苇箔,用来盖房子用。“运到鲁西南后,每捆芦苇能卖8块钱,除去运费、承包费和人工费等,我每捆还能挣大约两块钱。”马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