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论员 缪俊逸
有一种感动和力量,在严寒冬日准时与齐鲁儿女相见,三年来不曾缺席。它深挖网络时代的“积极元素”,用真实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社会,它虽无力消弭世间隔阂,却总能点燃冬日感动。不知不觉,感动山东网络人物评选今年三岁了,走过最初的摸索阶段后,已成为具有广泛共识的“草根英雄的奥斯卡舞台”。
网络是温床,让草根绽放
如果没有微博上的一条帖子,29岁的羊水栓塞产妇方建娜可能很难跨过这道生死门,多年之后,她或许会对长大的孩子说起,2015年8月5日晚那惊心动魄的6小时,是600多位市民参与、152名市民献血共同接力了她们娘俩的生命甬道。
古时有句谚语:相传有些山脉的土壤表层,有草根生长的地方会蕴藏黄金。不知何时起,草根这个词开始在网络中发酵升华,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时代怎样裂变,他们始终过着具象而又平凡的生活。
和152名无名献血市民一样,通过网络走进人们视线的草根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对命运说不,与不屈同行;他们用理想主义拨开现实的迷雾,与他人牵手相伴。
作为感动山东人物评选的宗旨,“起源于网,放大于网,互动于网,影响于网”这16个铮铮大字既有力又具体。新华网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郝桂尧介绍说,所有候选人物或事迹,都需与网络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契合度。在这里,网络成了汇聚感动的温床,让不为人知的温暖故事跃然纸上,让社会的镁光灯重新聚集在草根身上,让草根人物成为当仁不让的红毯明星。
创新评选机制,感动就在你我身边
三年来,网民参与感动山东网络人物评选的热情逐届增加。据统计,2013年约有40万人通过网页投票。2014年,组委会增设了手机短信和语音投票,参与人数突破百万。面对移动互联网阅读习惯的变化,组委会在2015年再次创新了投票形式,将短信类投票更改为微信投票,共收到有效票数七百余万张。
不仅如此,候选人的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最初的网信系统及新闻网站推荐的模式,又增设了社会和省直部门、行业协会推荐。“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拓宽感动人物的来源渠道,让评选更具草根特色,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郝桂尧说。
据评选组委会介绍,从首届评选开始,共收到各渠道推荐人物超过500位(组),其中的88位(组)成为最终候选者,在网上接受网友的公示和投票。他们广泛分布于省内17地市,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岁,最大的已经超过八十岁,职业覆盖工农商学兵。
“在这个草根的舞台上,事迹没有大小,人物没有职业的桎梏和年龄、性别的限制,只要符合草根特性,事迹能够引起网友的共鸣,都将成为我们宣传报道的重点。”郝桂尧表示。
“高大上”契合“接地气”,引发社会共鸣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山东省长郭树清大篇幅强调“挖掘、利用齐鲁文化资源”,将“齐鲁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称之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网信办主任李建军表示,应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舆论阵地作用,在网上掀起了弘扬和传播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山东是儒家思想起源地,山东人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熏陶颇深,故长久以来养成了忠厚直爽、乐于助人、讲义气等品德。记者在梳理人物事迹时发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这些齐鲁儿女的品德标签,都能在历届感动人物中找到代言人。“感动人物评选旨在树立全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感动群像,立志形成一个最具‘中国道德力量传播的互联网公益品牌’。”郝桂尧说。
据悉,经过三年的积淀,感动山东网络人物评选产生了积极热烈的社会反响,营造了正面和谐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省内较有影响力的新闻宣传品牌,历届感动山东网络典型人物都成为当地的重点宣传对象。
网友“青山”在新华网山东官方微信《海带》中留言:“我不敢投票,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感动我的。”获得网民一致点赞。 网友“倾听世界”在网上看完颁奖典礼直播后感慨:“奖杯是普通的,但它所代表的用网民真实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与激励社会的价值却是巨大的。”
是什么让草根人物能收到社会如此的追捧?在李建军看来,主题上“高大上”,内容上“接地气”的网络文化产品最能迎合网民的阅读习惯。
山东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表示,此类网络典型人物的评选可以折射出传播语境的变迁。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模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网民自己评选的英雄更有感召力,更能代表民意。
“那些贴近生活,伸手可及的小人物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遥不可及的高大全式的人物虽然也能带来感动,但由于缺乏言传身教式的意义而不再一家独大。这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型和媒体导向的升级。”冯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