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何振梁在莫斯科参加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并为北京申奥作陈述报告。图为何振梁在莫斯科参加北京申奥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 王霞光摄(资料图片)
就在这样一个寻常的日子里,一个不寻常的人,带着不寻常的梦想,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天15时50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 2015年1月4日,北京。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淡淡的雾霾让人有些许忧郁和压抑。
一位杰出的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北京奥运的功臣
多年前,何振梁曾这样幽默风趣地“戏说”:他与体育的结缘纯属“阴错阳差”。但是,他也许真的没想到,从1952年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体育事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北京奥运功臣。
何振梁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的功臣。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劳动,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北京申奥成功后,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何振梁低调地隐入幕后,不过,他还是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顾问、执委,并积极发挥余热。
得知何振梁去世的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曾担任何老秘书长达5年、现任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司长的蔡家东。蔡家东动情地说,近年来,何老虽然长期卧病在床,但一直关心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总是力所能及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何老为人师表,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国际体育界的高度赞赏和尊重。何老的言传身教,也让我终身受益”。
记者了解到,为了表示对何振梁的敬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2014年11月来中国访问期间,专程到医院看望了何振梁。由此可见,何老在国际体育界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非同一般。
已经退休多年的新华社体育部记者李贺普,是何振梁的老朋友,一个多月前,他曾到医院看望了病重的何老。李贺普回忆,“当时,何老的夫人梁丽娟和儿子何阳在病房陪护,我们在何老身边待了半个多小时。何老知道我们来看望他,在护工的帮助下,他尚能抬一抬手臂,但已经不能开口讲话。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心都很沉重”。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采访相识,李贺普一直与何振梁保持密切的联系。李贺普非常感慨:何老很重视体育宣传,对体育记者很热情,交了不少媒体界的朋友。
的确,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接触何老,特别是围绕北京奥运会的申办、举办,多次采访都得到他的鼎力配合、帮助和支持。何老的夫人梁丽娟曾担任人民日报驻外记者,这个背景也许让何老对本报记者厚爱有加吧。
一个幽默、温和、可爱的“老头儿”,为追寻奥运梦想奉献毕生精力
记者还记得2001年在莫斯科采访北京申奥的经历,难忘何老风采绽放、魅力非凡的体育外交家形象。感谢那时他为本报记者开了不少“小灶儿”,回想起来还是那么亲切、温馨。
在记者看来,虽然何老是个幽默、温和、可爱的“老头儿”,但又非常严谨,颇具个性。按照何老的要求,记者每次对他进行采访(即兴采访除外)都会事先给他提纲,稿子写好后也都会给他审阅。当然,这不是“审查”,而是“把关”,这也体现了何老的细致和责任感。
在记者看来,何老有着演说家的风范。何老曾给记者讲过这样一段故事:北京申奥成功后,何老有一次到地方参加活动,被一个年轻人认出。年轻人非常兴奋,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当着何老和众人的面,年轻人居然把何老在莫斯科为北京申奥所做陈述的主要内容背诵下来。当时,满堂喝彩!影响力,这就是影响力!
在国际体育界,何振梁素有“不可收买的人和圣人”之美誉,此言不虚。仅举一例: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某些官员的腐败丑闻轰动一时,自然惊动了美国司法部门。在涉及国际奥委会成员的调查表格上,何振梁一栏为空白,也就是零!没有任何污点!这就是何振梁——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何振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奥运梦和中国的强国梦是一致的,是在完成、实现中国强国梦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奥运梦才能实现。事实也在证明这一点,假如没有改革开放,假如没有中国各项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的话,我们的奥运梦也许还只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100年前提出来的时候,是一个飘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近半个世纪为捍卫我们的权利而斗争时,也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充分安定,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之后,这个梦想才一步步成为现实。”
这让我联想到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在记者看来,一个人,拥有梦想,追寻梦想,坚守梦想,实现梦想,应该是很成功、很幸福的。
毋庸置疑,何振梁正是这样一个人。
何振梁简历
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
1955年到国家体委工作。
1964年起历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体委司长、中国奥委会执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1年10月2日,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八十四届大会上当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1985年起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93年、2001年两次担任北京申奥团陈述人,助力北京申办奥运会。
200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担任北京奥运会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并担任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顾问、执委。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05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