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采访,记者看到两张“地图”——一张是扶贫地图,一张是大气污染防治地图,从中可以折射出经济新常态下菏泽发展的新理念。
两张地图的精准,令人叹服。在“菏泽市扶贫地图”上,记者看到,地图标记的是全市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帮扶信息,不但精准到一家一户,而且每户的扶贫措施也是根据该户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在另一张“大气污染防治地图”上,全市的大气污染点源和相关治理情况一一标注,具体到每一个燃煤锅炉和露天烧烤摊点等。
这两张“地图”,是菏泽市推进扶贫攻坚和雾霾治理工作情况精确、措施具体的生动写照。
要做到数据精准,必须事前作大量细致基础调研。绘制“扶贫地图”,当地用了半年时间,识别出贫困户80.7万户,贫困人口259.6万人;绘制“大气污染防治地图”,又花费了近半年时间,共排查出9大类3323个污染点源。菏泽市扶贫办、环保局的干部说,为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就像“犁地一样把全市犁了一遍”。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精准的数据之后,菏泽市据此制订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扶贫措施和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记者在“扶贫地图”电子版的备注栏里看到,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帮扶措施,还有具体的实施时间和责任人。
巨野县太平镇丛马村的对口帮扶单位是省科技厅,包村干部到村后,经过调研,引进了“猪沼菜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小区”项目,这个生态型农业项目适合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让贫困户们有了一个长久的收益产业。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针对每一个污染源都有详细的整改方案,包括怎么改、验收标准怎样、验收不达标怎么处理等等。针对9大类污染源,菏泽一对一成立了工作组,一个一个地按照整改方案督促落实。
注重效果,是这两张“地图”的另一共同点。
在“扶贫地图”上,红色代表正在帮扶的,黄色代表已列入帮扶计划的,绿色代表尚未帮扶的。市扶贫办副主任王思元说:“认定的贫困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一旦脱贫,就从名单里清除,以保证政策和资源能够真正向贫困户倾斜。”
“大气污染防治地图”上,则详细记录着每个污染源的治理进度,实施“倒排工期、销号管理”,“治理一个,消除一个”。
精准扶贫、精准治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作为山东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市,菏泽2014年实现脱贫人口31万,超额完成既定任务。同时,经过一年治理,菏泽市PM10和PM2.5两项指标分别改善了21.61%和22.62%,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二位;去年全市“蓝天白云”总天数145天,同比增加天数居全省第一。
“在经济新常态下,菏泽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发展理念要更科学,发展措施要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就扶贫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使命,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让菏泽的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让空气变得更清新。”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