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的乡村文化墙
良东村新修的“山艺路”
新建的爱民桥
新建的村委大院和新配的体育设施
大众网菏泽12月15日讯(见习记者 刘进)“以后村里再有姑娘出嫁,希望这条山艺路和这座爱民桥能送她一程,送她走向幸福的未来。” 山东艺术学院派驻郓城县黄集乡的第二批“第一书记”郑华丽说。这些散发文化气息的惠民工程和致富思路,正在她和同事董文化、卜昭滔的带领下,悄然展开,溶入村民心中。
组织学生制作文化墙,乡村填了文化气
三位“第一书记”来到帮扶村子后,提升乡民的文化素养成为他们帮扶工作的一个重点。怎么运用自己学校的优势,给帮包村带来文化氛围上的提升,成为郑华丽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第一书记”工作小组的商议,寒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帮包村来,为各个村庄画上一面墙文化墙,成为他们一致赞同的方案。
通过上报学校组织部,招募志愿学生的工作马上开始了。学生报名的积极性出乎“第一书记”们的意料。报名参加的学生人数太多,“第一书记”们边向大家解释限制人数的种种原因,挑选了其中11名学生。
“艺术学院的很多学生都把这件事情当做暑假期间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同时也感觉为能村里做些事情很有意义。”郑华丽说。
暑假一开始,11名大学生就来到郓城县黄集乡,冒着炎热,“第一书记”们带领他们勘察地点、确定具体的位置、设计方案。考虑到山东省文化厅同在黄集乡开展帮扶工作,郑华丽决定把这种资源共享出去。这样,艺术学院的学生们不仅为山东艺术学院帮包的良东村、姬庄村和金店村三个村,还为山东省文化厅帮包的西张庄村、义和庄村和郭庄村三个村进行了“文化墙”的设计和制作,“文化墙”的设计面积共计500多平方米。
这些“文化墙”将党的政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内容描绘成漂亮的图画,配上恰当的文字,能起到直观明了的宣传作用。在建筑略显陈旧的乡村,这些文化墙显得尤为靓丽。
“每次路过这里看到这些图片,心里面一下子就放开了,烦恼也瞬间消失了。”良东村村民许爱玲说。
修起“山艺路”,好给村里嫁姑娘
良东村村西头与黄河大堤相连,良东村南头的一条路通向黄河大堤,中间一段一条由简易石头搭建的桥跨过一条河。以前,就算不下雨,这条路也常常泥泞不堪,车辆通过时非常闹心,尤其是走在破旧不堪的桥上时。
村里每当有女孩子出嫁,有经过这条路把车开上黄河大堤的习俗,但糟糕的路况多少会给喜庆的事情带来了一些遗憾。
帮包良东村的郑华丽积极筹资25万元,决心为良东村的村民修一条能走的舒服、走的长久的路。很快一座构架先进的拱桥建起,一条长600米的水泥路由村里修到了黄河大堤。
在现场,记者看到新修的路上设置了减速带。郑华丽表示,这条路的建筑标准与村里的普通路是不一样的,其标准与乡间公路一致,由18公分的水泥加18公分的三合土修筑成。
郑华丽还为新修的路和桥起了好听的名字,桥被叫做“爱民桥”,路被命名为“山艺路”。郑华丽希望,以后村里再有姑娘出嫁,这条路和这座桥能送她一程,走向幸福的未来。
细节着手求效益,不断完善致富路
去年,山东艺术学院派驻的首批“第一书记”考虑到黄集乡处于黄河滩区的事实,为帮包村引进了适应性很强、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的金银花。种植金银花的收益是种植小麦的两倍。虽然效益等几年才会出现,但帮包村的村民积极尝鲜,不少村民在田地里都种上了金银花。
今年,郑华丽来到帮包村种植金银花的田地间,发现了当初种植空间不合理的地方。当初,村民们都把金银花种在了小麦田旁边,正常的生长阶段两者不见冲突,但等到小麦收割时,大型的收割机会把临近的金银花损坏掉。这些精心栽培的金银花就这样眼睁睁被损坏,农人们着了急。郑华丽看在眼里,心里就有了打算。经过咨询专家,把田地整合到一块,专门用来种植金银花,成为郑华丽的计划。
“我们下一步会逐渐归整土地,这样不仅会避免很多问题,金银花的规模种植和规模效益才会显现出来。”郑华丽说。
首批“第一书记”在良东村向村民推广试验了蒜黄的种植,部分村民建起大棚搞起了实验。一年多下来,蒜黄的种植收益并没有预料的那么好。郑华丽分析了种植蒜黄的不妥之处,蒜黄只能在冬天种植,这样就浪费了大棚在其他季节使用的价值;农民对蒜黄种植的技术知识不够;蒜黄又是极易变质的东西,黄集乡离县城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很容易造成运不出去就烂掉的状况。
“我们将联系专家,对现有的蒜黄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但我们下一步将考虑引进风险小、投资少的食用菌,得到技术和充分论证后,会在帮包村推广。”郑华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