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间办公室,聂孟军一住就是15年
大众网菏泽9月14日讯(记者 苏龙生)他站起来像一把伞,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他伏下去像一头牛,为群众耕耘一方沃土。他被黄河滩区群众亲切地称为“老聂同志”,他在基层调解的路上,已经走了20多年。
如今,“老聂同志”仍在东明县长兴集乡的黄河滩区精耕细作,定期做巡诊、慧眼识病根、耐心熬好药,数千起基层矛盾在他一趟趟周旋中,药到病除。他用踏实的脚步,在黄河岸边筑起一道稳固的防线。
20余年基层调解 及时浇灭群众心头的火
9月14日,中秋节前一天,大众网记者走进东明县长兴集司法所,见到“老聂”。
“老聂”原名聂孟军,东明县长兴集司法所所长兼首席人民调解员。今年46岁的他,面庞黝黑,体格壮实,一米七五的个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说话时声音不高,笑起来却格外爽朗。
张新波是老聂身边唯一的同事,也是最熟悉老聂的人。他说,老聂这副 “老农”形象,与他从事的工作、工作的地点密不可分。
长兴集乡地处黄河滩区,现有37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人口接近7万。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发展落后,基层矛盾丛生,宅基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不断,矛盾排解任务艰巨。作为基层调解员,老聂必须深入一线,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在矛盾纠纷激化之前及时发现,及时“灭火”。“20多年在乡间行走,其实我已经是半个农民。”老聂笑着说。
不过,这位“老农”在矛盾调解中,确实有着过人之处。2003年7月5日,长兴集乡辖区八号新村翟某一家五口穿着寿衣去上访,接到线索之后,聂孟军立刻深入基层进行走访。经调查,事情起因是翟某之父与邻居在酒席上发生纠纷,翟父在争吵中心脏病复发死亡。翟家多次找邻居索赔未果,于是采取过激形式进行上访。
了解到事情原委之后,老聂迅速找准矛盾切入点。他多次找翟某进行谈心,对其家人开展思想工作,从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耐心劝导。经过两个多月的来回寻访,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以邻居赔偿翟某11万元作为终结意见。此次调解案例受到东明政法委和镇政府高度评价。
现如今,老聂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已经20多个年头,因为法律素质、矛盾化解能力过硬,现在长兴集乡涉及法律方面的规章决策,老聂都是不二选的“参谋员”。“ 司法本身参与行政工作,两者并不矛盾,是相互促进的共体,我的任务就是做好党和政府的法律顾问。”老聂说。
司法调解像“中药” 用时长但能祛病根儿
老聂家在东明县东关,离长兴集有50里地。镇政府三楼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间,是老聂住了15年的“窝”。当说起自己的孩子,这位豪爽的汉子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失落。谈起孩子上学地方,老聂先说烟台、又说青岛,最后才确定是在东营。“对孩子来说,我有时候像个陌生人。”老聂笑笑说。
这位孩子眼中的陌生人,却是滩区群众最熟悉的人。“在长兴集你说聂孟军可能没人知道,但只要一提老聂,十里八乡没有几个不认识的。”村民李红彬说。
李红彬是长兴集乡找营行政村人,2013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140亩油用牡丹。2014年,济宁人高某通过协商,在李红彬的牡丹田里套住朝天椒,并负责日常管理。后因管理不善,李洪彬所种植的牡丹全部死亡,双发发生纠纷经济。
鉴于高某是外地人,此次纠纷影响较大。从一接手,老聂就定下了规矩:一手托两家,不袒内,不偏外。他先后八次进行实地走访,从群众口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终确定是高某管理期间,一次打药不当,导致牡丹绝产。对此次事故,高某负有一定责任。
理清矛盾焦点之后,老聂数十次找到当事双方进行调解,最后双发达成和解协议:高某赔偿李洪彬现金20万元,70亩朝天椒收入归李洪彬所有。“要是走法律程序,辣椒早都烂在地里了,那真是赔得血本无归。老聂做了公安、法院管不了的事。”李洪彬说。
老聂说,基层矛盾处理有它的特殊性:“公安、法院处理就像西医,手法简单疗效快,但它治标难治本。而司法调解则像中医,用的时间长些,但它能化解当事人心中的怨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年调解矛盾150起 成立品牌调解工作室
近些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因此诉求也越来越高,原来行政命令可以轻松解决的事儿,现在解决不了了。
“应对起来,没有捷径,还是得刨根溯源,讲法律、讲道理。”老聂说,基层司法所就是灭火器,只要把群众心头的火灭了,矛盾也就激化不了。“作为基层调解员,不能坐在办公室等老百姓来,我要下去巡诊,发现病根,对症施药,越早发现问题,越有可能药到病除。”
张新波自2015年8月进入司法所之后,老聂就以“中医师”的姿态,对他了三个要求。首先要有一双慧眼,定期下乡,发现病根。其次要有耐心,细火慢熬,煎一味好药。还要有一双好腿,定期回访,看是否药到病除。在老聂细心的带教下,张新波笑称,自己明年就能出师。
聂孟军称,做基层调解工作,慧眼、耐心、行走时必备的基本功。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而这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学成。“我在做调解与做好调解之间,已经走了20年,直到现在,也仍然在路上。”
就在大众网记者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老聂接到一起婚约纠纷处理申请,当时双方因为10多万的彩礼闹到要走诉讼程序。“先别走诉讼,孩子以后还要结婚,不要给孩子带来影响。”挂了电话,老聂骑上自行车又上路了。
近三年来,老聂调解各类民事案件150起,防民转刑案件9起,化解信访案件23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因成绩突出,聂孟2003年被省司法厅授予省优秀人民调解员,2008年被评为东明县劳动模范,2010年6月被评为人民群众最满意人民调解员,2011年12月被菏泽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人民群众最满意政法干警,同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12年被评为全国调解能手,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调解能手。他的调解工作室现被菏泽市司法局命名为“老聂品牌调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