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菏泽,阳光明媚。大田里的油用牡丹花期刚过,地里稠密的芍药花朵还在奋力地生长着,绽放着。牡丹区黄堽镇马堂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扶持135户贫困群众发展牡丹300亩,科学间作芍药,亩均收益达到3800元,去年全部脱贫。
“今年是种植牡丹的第四年,刚刚过去的花期是一个丰收的时节,每亩牡丹籽产量达到300斤以上,收入能在4000元左右。”牡丹种植户告诉记者。
马堂行政村位于牡丹区黄堽镇东3公里,下辖2个自然村,396户、1679人,其中贫困户135户、贫困人口626人,耕地面积1975亩。村民原来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由于粮食作物产值较低,造成农户收入低,为省定贫困村。
马堂行政村有适于种植牡丹的沙质土壤,种植牡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并有牡丹籽、牡丹花、牡丹根等原材料的销路。“牡丹全身都是宝,籽、叶、根都能销售 。”马堂行政村干部马远景告诉记者,2013年,马堂行政村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加上群众自筹资金7.8万元,实施牡丹种植扶贫项目。项目共购买二年牡丹苗90万株、专用复合化肥20吨,以实物形式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共扶持135户贫困户栽植牡丹300亩。“油用牡丹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乐于接受,而且相对于传统玉米、粮食种植,收益相对可观。”
另外,村委会又鼓励贫困户在牡丹地科学间种芍药,提高土地利用率。“芍药也是卖籽,每亩地产量在200斤左右,但是受行情影响,存在着价格‘过山车’现象。”马远景告诉记者,去年,牡丹籽每斤销售价格为10元,加上芍药的收益,比传统种植模式收入高出一大截。但是,行情变化大,也让他们非常迷茫。“我们盼望着农产品价格能稳定一些,最好能与收购公司签订回收合同,这样能让我们吃上定心丸。”2015年,马堂村增加收入90万元以上,让 135户贫困户、626人摆脱了贫困。下一步,村民正计划抱团发展,扩大规模种植,提高产品品质,掌握市场主动权。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牡丹区建立实行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班子包村居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六关、十五项程序”,通过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在区乡村三级进行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并制作精准扶贫地图,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全区共识别出贫困村340个、贫困户9.6万户、贫困人口33.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7.5%,其中省级贫困村53个、贫困户1.2万户、贫困人口4.3万人。
为详细了解“贫困人在哪里,贫困村在哪里,哪里穷人多,哪里穷人少,归谁管,由谁扶,扶没扶”等情况,菏泽精心制作了三张市级扶贫地图。
一张是全市扶贫地图。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主要涉及的3270个贫困村按照未扶持、正扶持、已扶持分色标记,对所有乡(镇、办)的贫困人口构成状况进行详实标注,清晰地展现出全市贫困人口点状分布和局部密集的特点。
一张是重点贫困村分布图。该图正面显示了855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所在乡镇的基本情况、省派“第一书记”驻村情况、扶贫资金投入及扶贫互助社设立情况、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扶贫成效及本年度扶贫计划。背面列明了855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基本情况、帮扶单位、帮扶措施及完成情况、“雨露计划”实施情况、“五通十有”完成情况等。
一张是扶贫项目地图。主要对全市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扶贫项目情况进行梳理,分产业用不同颜色和图像标记,对项目的投资、规模以及扶持企业进行详细标示。老段所在的牡丹区马岭岗镇,在图中标注为蓝色,该镇采取了“送羊还羔”养殖扶贫项目,扶持贫困户71户,发放母羊213只。
“通过村级扶贫地图,不需要借助乡镇和村干部,可直接进村入户进行走访,便于扶贫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牡丹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说。
同时,牡丹区积极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去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6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涉及李村、黄堽、胡集、马岭岗4个乡镇、12个贫困村、1.8万人,每个村都发展了一两项产业,实现了扶贫开发扶持对象全覆盖。对照承担“五通”、“十有”行业扶贫任务的16个上级部门,积极联系对接,去年投入贫困村扶持资金208.4万元。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参与扶贫开发,研究脱贫致富具体办法,培植产业、抓好服务、加快建设、促进脱贫,先后争取资金210万元,帮助800户、2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